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刊教学

解读测试技巧 应用阅读策略

作者:文/上海市南汇教师进修学院 谢忠
Aa
  • -   
  •    +
  摘要:上海市考试院公布对2008年英语高考题型做出微调的决定,做出这些调整的原因是广大教师在解读英语阅读考试题型时,与学生实际需求以及国际上英语阅读考试的趋势和要求有着一定的出入。在此,本文着重介绍国际上英语阅读考试的趋势、相关的考试形式和利弊,旨在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考试方面的前沿信息,对课堂教学起到反拨作用,真正培养能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学生。

  关键词:测试 多项选择技巧 配对技巧 阅读策略

  一、背景

  高考英语在测试考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即考生运用语言去获取、分析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高考英语注重考核考生高尚的情感和品德,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高信度及高效度的依据。上海的试题经过几次重大改革,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也为通向国际化考试模式铺好了基石。

  首先回顾一下最近几年上海英语高考中较大的几次改革:

  1.2000年是高考上海自主命题的第14年,这一年,上海英语高考试题发生了两项革命性的变化: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入听力试题,二是试题说明全部使用英文。这两项重大的举措使上海的英语高考试题在全国独树一帜。此外,上海从2003年开始在听力试题的第三部分设置Longer Conversation(长对话)这一题型,以长对话为素材,强调了听力考试的交际和语言应用功能。

  2.2005年上海英语高考阅读部分增加了“E篇”。“E篇”采用问题形式,对教材起到了很好的反拨作用,因为高中学生主要通过泛读达到《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量的要求,而检验泛读水平的有效办法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大意。阅读理解以测试新课标所定义的阅读能力要求为依据,要求考生基本达到新课标所描述的阅读水平。

  3.2008年是高考英语改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首先,完型填空内容增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要求加强;其次,试题侧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核单一词汇。这两项改革措施摒弃了原本离散式的“游击化”考题模式,积极地迈向了综合型的“情境化”阅读考试模式。

  二、阅读能力的框架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场“读者与文本的亲密对话”。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不同的材料,其过程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位读者,如果阅读时间或者阅读目的不同,阅读过程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区别阅读的过程和考试的结果”之类的话。

  解读阅读过程对于明白阅读的本质来说相当重要,但这个解读的过程往往非常困难,因为阅读通常是一个在心中默默思考、审慎的过程。

  尽管不同读者的阅读过程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对文本的最终理解是相似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尽管在到达设定的理解上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重要的不是你到达的过程,而是你“达成理解”这个事实。

  三、测试的技巧

  上文提到阅读的过程是由许多不同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在读者身上的发展也不尽相同。读者可能明白了句子的字面意思,但不能就那些作者未明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断。换句话说,就像初学者尽管具有口头讲述的能力,但还没有认字的技巧。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测试技巧,可是,到底哪几个才是主要的或者独立的测试因素呢?

  1.框架

  设立框架的目的是对测试任务提供五个方面的描述,即设置、考试规则、输入、期待的回答以及输入和回答的关系。尽管有人声称框架适用于测试任务和目标任务,但实际上,它的目的是要帮助测试发展。

  2. 阅读测试的特点

  阅读测试的任务主要反映在阅读的两大目的上:略读和精细的评论性阅读。

  阅读测试本身在语言使用任务和测试任务之间的连接性不是很高。然而,阅读测试与情形联系起来的时候,其连接性就显而易见了。

  有些测试设计者大量地考虑了教授语言使用的指令和测试题目的关系。在考试过程中,英语作为外语的交际作用被强化了,在试题中那些精心设计的意图不断地刺激学生——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阅读者可能被要求想象他们正在参观某个特定的城镇,并且阅读关于那个地方的旅游小册子,收集某些信息。

  这种有明确目标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因为它能促使接受测试的阅读者更仔细地阅读。

  3. 离散和综合的方法

  某些情况下,命题者可能确切地知道他们到底想要测试什么,并且希望对学生进行单独测试。而另一些情况下,他们可能只是想测试“学生是否已经明白了文本”。对于前者,命题者希望把阅读的一个方面或者语言的一个方面隔离开来进行测试;对于后者,他们希望了解学生全面处理文本的能力。

  目的不同,测试方法也有差异,前者适用离散方法,而后者则需用综合方法。离散的方法一次仅测试一项内容,而在综合测试中,测试设计者的目的是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总和”,因此,一次综合测试不可能仅仅测试一项内容,而是要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做一个详细的评估。

  在两种方法的取舍上,有些人认为离散的测试方法是有缺陷的,阅读不能被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部分,否则会不可避免地扭曲阅读的本质。他们认为真正行之有效的是一个更为全面的综合方法。下面笔者通过几个题型对此予以说明:

  (1)完形填空和填充测验法

  完形填空是通过删除阅读材料中特定的词来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现的是离散的测试方法。在有些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完形填空题中,为了确信空格中的单词在上下文中有意义,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句子通常不挖空,以保证上下文的完整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填充测验法的构建——伪随机的方法确认删除的单词,是从合理的角度上决定删除哪几个单词,但是,一般来说,两个空格间尽量不少于五到六个词。尽管这两种测试方法非常不同,但它们往往被混为一谈。

  下面是完型填空的一个例子,从第二句开始,每隔六个词挖一个空。

  The fact is that one cloze test can be very different from another cloze test based on the same text. 1) ____ pseudo-random construction procedure guarantees that 2)____ test-writer does not really know 3) ____ is being tested: she simply 4) ____ that if enough cases are ____ 5)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kills 6) ____ aspect of language use will 7) ____ involved, but inevitably this is 8) ____. Despite the claims of some 9) ____, many cloze items are not 10) ____ to the constraints of discourse 11) ____ much as to the syntactic 12) ____ of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context. 13) ____ depends upon which words are 14) ____, and since the cloze test 15) ____ has not control over the 16) ____ of words she has minimal 17) ____ over what is tested.

  完形填空测试的内容完全取决于被挖掉的词,这就要求测试者对文章有足够的取样检验。然而,该题型并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由于命题者无法控制挖掉哪些词,他们对测试内容的控制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那些希望控制测试内容的命题者而言,一个可以取代的办法是填充测验法。这种办法的程序同完形填空一样,但词的取舍则在命题者的控制之下。

  在下面两个例子中,内容来自相同的文章:例1删除了对上下文有影响的词,而例2删除了发挥语法功能的词。

  Example 1

  Typically, when trying to test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 tester will delete those words which seem to carry the 1) ____ ideas, or the cohesive devices that make 2) ____ across texts, including anaphoric references, connectors, and so on. However, the 3) ____ then needs to check, having deleted 4) ____ words, that they are indeed restorable from the remaining 5) ____. It is all too easy for those who know which words have been 6) ____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restorable: it is very hard to put oneself into the shoes of somebody who does not 7) ____ which word was deleted. It therefore makes sense, when 8) ____ such tests, to give the test to a few colleagues or students, to see whether they can indeed 9) ____ the missing words. The hope is that in order to restore such words, students 10) ____ to have understood the main idea, to have made connections across the text, and so on. As a result, testers have a better idea of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test, and what students need to do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successfully.

  Example 2

  Typically, when trying to test overall understanding 1) ____the text, a tester will delete those words 2) ____ seem to carry the main ideas, or 3) ____ cohesive devices that make connections 4) ____ texts, including anaphoric references, connectors, and so 5) ____. However, the tester then needs to check, having deleted key words, that they 6) ____ indeed restorable from the remaining context. It 7) ____ all too easy for those who know 8) ____ words have been deleted to believe 9) ____ they are restorable: it is very hard to put oneself 10) ____ the shoes of somebody who does not know which word 11) ____ deleted. It therefore makes sense, when constructing 12) ____ tests, to give the test to a few colleagues or students, 13) ____ see whether they can indeed restore the missing words. The hope 14) ____ that in order to restore such words, students need to have understood the main idea, to have made connections across the text, 15) ____ so on. As a result, testers have a better idea of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test, and what students need to do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successfully.

  一个整体的测试理解通过去掉那些影响文章大意的关键词来进行,这些测试必须经过前测,以便分析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

  填充测验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答案按字母顺序放在一起,另外一种就是完形填空的形式——每四个词组成一组,与空格中顺序对应。这种空格完形填空的形式叫做配对完形填空。

  (2)多项选择技巧

  多项选择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命题者可以控制答案的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控制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路。

  然而,由于多项选择在答案中提供了错误的答案,这会导致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有些研究者认为多项选择测试的是一项不同于阅读的独立的能力。学生通过淘汰或者分析问题结构等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是多项选择的命题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且耗时的事情。那些似是而非、又不精确的题目只会吸引能力比较弱的读者,而对好读者却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太容易了。有经验的命题者必须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前测,分析困难,删除或者更改那些不太适合的选项。

  还有一个令命题者头疼的问题是,他们并不清楚学生们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也许仅仅是猜测或是运用了测试技巧。当然,研究命题的成员可能已经探究了被测试者应该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谁也无法确保被测试者会使用这个方法。

  因此,基于错误的理由却选择了正确的答案或者基于正确的理由但选择了错误的答案便成为可能。假如要求被试者说出选择的理由,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是选择题的批阅优势就荡然无存了。这就是为什么选择题一边不断地遭受质疑,一边成为考试中的“大餐”的原因了。但是,从发展的规律来看,必然会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弥补选择题的不足,并取代选择题的位置。

  (3)配对技巧

  “配对”是指把标题与相应的段落进行配对、每本书中摘取的标题与书配对等。

  一般来说,在所有选项中,其中有个选项是多余的。这种选择填空的难度与完型填空类似,因为首先要确保每一个选择都是必需的。另外,要确保提供比配对更多的选择。

  配对题也受到了类似多项选择的批评,因为被测试者可能受到多余选项的干扰,而被测试者最初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选择。

  这类题型测试了被测试者组织文章和分析语法的能力,从表面上看颇具吸引力,然而,要成功地构建这类任务是相当困难的。下面是个配对练习的例子: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phrases come from a paragraph in an adventure story. Put them in the correct order. Write the letter of each in the space on the right.

  Sentence D comes first in the correct order, so D has been written beside the number 1.

  A it was called ‘The Last Waltz’

  Bthe street was in total darkness

  Cbecause it was one he and Richard had learnt at school

  DPeter looked outside

  Ehe recognized the tune

  Fand it seemed deserted

  Ghe thought he heard someone whistling

  1. _D_; 2. ____;3. ____;

  4.____; 5.____;6.____;7.____

  尽管原始的文本只有一个顺序,但是其他的顺序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使他们不是作者设想的顺序,因此,命题者不得不接受出乎预料的顺序,或者重新改写文本使得它只有一种顺序。

  在上面的例子中,至少有两种排序的方法,答案是1:D, 2:G, 3:E, 4:C, 5:A, 6:B, 7:F, 但 1:D, 2:B, 3:F, 4:G, 5:E, 6:C, 7:A 这个顺序也是可以接受的。

  配对题型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学生在排顺序时只选对若干个,分数如何计算。一旦部分正确也计入分数的话,计分就会变得复杂。因此,通常而言,要么全部算正确,要么全部算错误。

  (4)两种答案的方法

  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测试方法,那就是只有两种答案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True or False”,这构建起来比较容易。问题是学生即使乱猜,也有50%的正确率,因此有必要增加更多的选择范围。有些考试为了减少猜测的可能性,增加了第三个选项,如“not given in the text”。《新世纪英语》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Unit Three Manners中的 Reading BMoving on to read中有这样的练习:Read the text and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T), false(F), or the information is not given in the text(NI).

  (5)短答测试

  相对于多项选择而言,短答测试是半客观的选择,题目是只用几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

  对这种方法持赞许态度的人认为: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真正清楚他是否已经理解了文章内容,在这一点上,选择填空是望尘莫及的。

  分数的客观性取决于答案的完整性和学生提供可预见的答案的可能性。构建短答测试题时,必须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所有答案,否则,阅卷者将会面临大量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命题者去除模棱两可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

  (6)自由回忆测试

  在自由回忆测试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凭记忆写下他们所能记得的文章内容。

  这种测试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符合实际,实用性比较强,而且学生在回忆过程中锻炼了语言学习策略;另一方面,这种测试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材料能力和比较、综合、创造等能力没有太大作用。

  (7)文本类型与测试任务间的平衡点

  上面讨论的测试方法与测试文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方式也没有联系。一个学生阅读文本的目的只是回答问题,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危险,即这种测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方式。

  在阅读测试中,给学生材料的惟一目的是要求他们回答问题,以此来考核他们的理解力。对于命题者而言,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是在命题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改变读者的阅读目的,这更切合实际。

  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测试出学生真正的阅读水平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实际水平呢?例如:若给学生一份电视节目单,并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You are watching sport on Monday afternoon at around 2 p.m. Which sport?

  ② You are a student of maths. At what times could you see mathematics programs especially designed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③ You like folk songs. Which program will you probably watch?

  ④ Give the names of three programs, which are not being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is Monday.

  ⑤ Give the name of one program that will be televised as it happens and not recorded beforehand.

  ⑥ Give the names and times of two programs that contain regional news.

  ⑦ You are watching television on Monday morning with a child under 5, which channel are you probably watching?

  ⑧ Why might a deaf person watch the news on BBC at 7:20? What other news program might he watch?

  ⑨ You have watched 22 episodes of a serial. What will you probably watch on Monday evening?

  ⑩ Which three programs would you yourself choose to watch to give you a better idea of the British way of life? Why?

  与上述测试方式不同的测试技巧是命题者反问自己:碰到此类文本,一个读者通常需要完成哪些阅读任务?读者通常问自己什么问题?简而言之,命题者更多地尝试使用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文本,并设计更贴近生活的测试题型。

  四、应用阅读策略

  1.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可被定义为“学习者有意识的努力和有目的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文登指出:“在文学中,策略是指技巧、潜在的有意识的计划、有意识的实施、学习技巧、基本技巧、认知能力、语言处理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等。”而英国语言学家鲁宾则把策略定义为“任何被学习者使用的获取、储存、取回和使用信息的办法、步骤、计划和程序”,并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

  *认知学习策略(澄清/确认;猜测/诱导;推论;实践;默记和监控)

  *元认知学习策略(选择、优先、计划、事先准备、选择性注意等)

  *交际策略(委婉曲折的陈述/解释、客套语的使用、澄清)

  *社交策略

  2.阅读策略

  非母语的英语课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重视阅读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处理文本的策略。实际上,许多学习策略与阅读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文献中的策略侧重口头交流、听力和写作,对阅读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有些语言学习范围或者使用方法不管是否在阅读中研究过,它们对阅读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在How to be a Successful Contextual Guesser中,鲁宾介绍了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

  (1)Keep the meaning of a passage in mind while reading and use it to predict meaning of other words.

  (2)Skip unfamiliar words and guess their meaning from remaining words in a sentence or later sentences.

  (3)Circle back in the text to bring to mind previous context to decode an unfamiliar word.

  (4)Identify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an unfamiliar word before guessing its meaning.

  (5)Examine the illustration and us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it in decoding.

  (6)Read the title and draw inferences from it.

  (7)Refer to the side gloss.

  (8)Recognize cognates.

  (9)Us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to decode an unfamiliar word.

  (10)Skip words that may add relatively little to total meaning.

  从文中推论生词含义一直被当作阅读的重要技巧,读者可以利用上述策略提高生词推断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五、小结

  阅读是一个内在的思考过程,测试和评估往往只能评定客观的阅读结果,因此有时难免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难以测试出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因此,教师有必要探索新的测试阅读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支撑信息技术、地域文化、对话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技巧。同时,这些方法技巧也满足有效性、可靠性和目标适合性的要求。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