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期刊推介

“国别英语”应采取分而论之的态度

作者:文/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胡庚申
Aa
  • -   
  •    +
  新闻回放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David Crystal不久前表示,人们将来可能学习两种英语,一种是在本国使用的英语,另一种是在国际交流中使用的标准英语。众所周知,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影响,“印度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具有本地色彩的英语分支影响力越来越大。“本地化”英语到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还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怪胎”?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它们?

  毋庸置疑,“国别英语”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全球化激发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英语发展层面,则表现为带有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种文化特征的英语“变种”(笔者称之为“国别英语”)增多,如“印度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笔者认为,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不再仅仅属于英国人、美国人。“女王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必将被打破,“标准英语”与“国别英语”并存成为现实。由此可知,“国别英语”是英语成为国际性语言和英语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笔者同时认为,“国别英语”也可以促进英语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国别英语”对于“标准英语”而言,是一种削弱、消解、甚至颠覆。但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国别英语”对于英语发展来说,又是一种机遇、一种扩充。“国别英语”的多元化,表明了英语使用的普遍性,正是英语全球化发展的标志。以英语词汇为例,记得笔者四十多年前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英语词汇总量不过六、七十万。而在不久前,有资料显示英语词汇总量已近百万。虽然数字的准确度有待考证,但英语阵营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别英语”对其的贡献不可小视。

  然而,“国别英语”多表现为口语形式,难登“大雅之堂”却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任何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就现状而言,所谓“国别英语”,使用的场合大多在日常交际或不太正式的场合,也大多表现在口头表达方面。以“中式英语”为例,因受汉语词法、句法以及本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类似“convenient noodle”“long time no see”“If in trouble,find police”的英语表达。而所谓“大雅之堂”,一般为比较正式的场合,如政治外交会谈、合同协议签署、国际会议报告、学术论文发表等等。在此类场合中,可以说仍是“标准英语”的天下,“国别英语”显然不合时宜。换言之,现实中“国别英语”在短时期内恐怕还难登“大雅之堂”,其适用范围仍然有限。

  至于如何对待“国别英语”乃是见仁见智之事。如果从英语教育和语言政策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的基本态度是:正视现实,区别对待。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