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人物茶坊

学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老外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 陈赐贵
Aa
  • -   
  •    +
  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一名大一女生刘英(化名)因被老外问路难住蒙羞,开始恶补英语,结果由于用功过度昏倒于书市。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可受“刺激”后“勇”到像刘英这样的例子,倒真不多见。身为大学生无法回答老外一句简单的问路,这恐怕已不是看书就能补救的,也不仅仅是刘英一个人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们的外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学生不知为何而学,也不知如何去学,一切跟着升学、考证的指挥棒转。拿语种来说,过去我们全民学俄语,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全民学英语。很多学科明明用不着英语,却也因为政策的一刀切而让大学生们被迫啃起了ABC。为什么不让研究唐史的人多学点日语,让研究党史的人多学点俄语,让搞艺术的多学点法语,让学法律的多学点德语?哪怕是套用最功利、最理想化的模式,全民学英语之路也并不可取。

  目前除了极少数中小学还开设俄语、日语、朝鲜语等小语种课程之外,其他学校仍是“全民学英语”。大学的小语种教学也是紧随市场商机。久而久之,掌握除英语之外其他语言的人才越来越少,进而造成教学上的新障碍:外语师资匮乏。

  当然有人会质疑:世界上的语言那么多,如果没有实际需要,我干嘛还要费尽心力地去学习?想当初,俄国人强迫东北人、新疆人学俄语,日本人强迫东北人、台湾人学日语都没能改变汉语在这些地方的主导地位。可如今,外国人不费一枪一卒,我们便开始“量中华之才力,学与国之语言”了。一些中国孩子母语汉语还未说顺,就在父母的安排或“逼诱”之下学起了外语。至于中国的方言,更被视为土得不能见人的东西。如此无根无源的语言教育,怎能培养出拥有本民族素养、热爱本民族事业的外语人才呢?

  外语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更不是为了服务外国人而开展的。然而,在经济浪潮影响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却已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的困境中。如今北京奥运在即,我们到底是要推广奥运英语,还是推广奥运汉语呢?如果要推广,又该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国人的反思。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