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介
个性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是与非
笔者认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个性化教学内容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需要对其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最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是什么?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因此能够实现《要求》目标的材料均可作为教学内容。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是在《要求》指导下编写的,内容涉及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并未囊括全部内容。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远远大于教材内容。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长期目标,而教材单元既定目标是短期目标。教学目标远远高于教材单元既定目标。长期目标无法短期实现,短期目标也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此,教材内容要为教学内容留有拓展的余地,既定目标也要为教学目标留下实现的空间。
第二,英语教师应如何把握超越教材内容的尺度?既然教学内容远远大于教材内容,问题的关键便是如何增加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理应具备教材开发和课程创新的能力。然而,超越教材并非易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总结出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要以《要求》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惟教材论固不可取,但教学不是跑马,不能随心所欲,需要一定之规。《要求》为教学内容划定了大致区域,大学英语教材则基本覆盖了大学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工作等必要的教学内容的主题,因此教师应在《要求》的指导下对教材单元主题合理拓展,切不可盲人骑瞎马。脱离教学主题的课堂拓展将严重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原则是计划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增加的授课内容应反映到计划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避免任意地堆砌材料或无限制地即兴发挥。同时,在同一教学单元中、在不同教学环节上增添的内容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不可本末倒置。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单元中的每个环节都增加了大量内容,准备得不可谓不充分。然而由于信息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第三个原则是任务性与互动性相结合。教师自行增加的内容在教材上无法找到,因此学生很容易将其遗忘。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些理解性任务帮助学生记忆补充材料。同时,任务设置应具有互动性,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强化效果。笔者也会提供相关下载服务,例如要求学生将其作为课后任务反复训练,必要时笔者还会针对上述材料进行考核或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测试。
第三,内容增加与课时不足的冲突如何解决?学生想观看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电影,但播放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笔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配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每堂课剩余时间播放电影片段作为调剂。笔者在每个片段设置一些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反复训练。全部播放完后要求学生撰写影片观后感。
此外,笔者把大量教学任务转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把传统课堂变成展示、讨论、指导、答疑、检测、评价的场所,实现“以教法为中心”向“以学法为中心”的转变。从而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提高课堂利用率。
总之,授课内容增加是必然趋势,但如何将增加的内容与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是关键。忽略了关键问题,为增加内容而增加内容只是对学生的让步;解决好了关键问题,有目的、有策略、有效率的增加才是教学的进步。
争鸣
个性化英语课应该是每个大学教师努力的方向。与基础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个性化”也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现代课程教学要求共同提倡的原则。因此,将英美流行文化(Pop Culture)中电影、体育、娱乐、歌曲、动漫、时尚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将会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此举将会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个性化教学只有体现在科学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学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还涉及到文明的传承。学校语言教育的核心是有教养的、基于知识的语言教育(Educated Language Teaching)。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把握语言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教授王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