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介
建立自主英语考试须谨慎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的确需要树立全面的英语考试评价观,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实现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多元化并不单纯意味着所有高校都要建立自主独立的英语测试系统。
对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考量:首先,考生群体特点是首要考量因素。笔者认为,如果目前现有的大型考试足以反映考生的各项英语能力,高校就不需要另外设置独立的考试体系。毕竟研发一项测评体系将会消耗大量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设置的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测评体系的建立要注意与学科发展及学生培养目标紧密衔接。例如,清华大学注重培养研究型高端人才,因此学校英语教学重视加强学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国际科学研究竞争力。
此外,语言测试体系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并非易事。它需要多学科(如语言学、教育测量、心理学等)专业人才的参与,并通过严密的论证和反复考核才能保证考试的可信度与有效度,保证考试的公正。
以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为例。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设计与开发的针对性较强。就整体而言,清华大学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英语运用能力较强。该考试很好地反映了清华学子的英语水平,做到了因材施教,并发挥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力的作用,配合了清华大学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的建设步伐。同时,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顺应英语教学测试理念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并应用相关理论成果,实时参考国际权威考试(如托福和雅思考试)的进展与改革。此外,清华大学水平考试考生来源单一、范围集中,因此测试体系的各项改革推行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清华大学水平考试作为自主测试体系,还得到了学校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得测试体系发展顺利。清华大学水平考试还重视考生相关的反馈和意见,考生不是被动的应试者,而是整个测评体系的主体。水平考试具备高效畅通的反馈渠道,一旦学生反馈相关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调查和调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规范科学的自主英语测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实施过程中,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等多项因素都可能对高校自主英语测试体系的设计和开发产生重要影响。体系运行有风险,动手建立须谨慎。
争鸣
国内高校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莫过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考纲规定该考试目的在于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标志着实行了20年之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从学业性教学考试向水平性教学考试转变和发展。
教学考试可分学业性和水平性。学业性考试旨在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测量学生一般英语水平、为社会选拔人才服务的教学考试则属于水平性考试。四、六级考试尝试角色转变是正确的选择。
我国现有1000多所本科院校,生源情况、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相差甚远。有些高校的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具备了大学英语四级乃至六级的水平。然而也有些高校的学生即使读到大四也很难通过四级考试。这种地区间、校际间的巨大差异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我们不应该使用惟一的教学评估标尺衡量和要求全国所有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认为,英语测试要起到评估英语教学的作用,如应准确检查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测定各所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该测试应当是个性化的。国内一流大学如清华、北大和复旦等应该建立自己的教学考试,其余师资力量或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高校也应拥有相应的英语教学考试。因校而异的个性化教学考试才能准确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正确评估教师的执教水平,真正起到促学、促教的作用。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教学要求、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作为教学配套工程,评估系统也应沿着个性化和多元化道路发展。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建设自主英语考试的时代不远矣。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蔡基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