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通过体验活动教授西方文化知识
我们开展外语教学,就是为了向西方学习我们中华民族发展所需要的内容,这是我们英语课程的文化使命所在。 我国自19世纪中叶起开设国家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师夷所长”。我们应该承认:中华民族要在当今世界生存与发展,需要大胆地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努力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成果。 外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惟一一门直接面向世界的学科(世界历史等只是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是借助汉语信息介绍世界),所以我们外语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勇敢地肩负起民族赋予我们的这个神圣使命:引导我们的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理性地面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科学地选择学习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 学生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些课文的真正意义。以课文“The Necklace”为例,学生若不能深刻理解女主人公Matilde失去十年美好青春岁月的痛苦,就难以理解Matilde说出Hard work of ten years!时的伤感,也就无法理解她当年在皇宫舞会上的虚荣、失去项链时的惊慌、花费36000法郎购买项链后所产生的巨大的压力。若学生不理解西方的商业文化,也就不能理解Shylock要割下Antonio一磅肉时的坦然,同样也无法理解Antonio为什么会甘愿接受Shylock的惩罚性的合同条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开放、理性的跨文化态度。开展跨文化教育必须强调“体验”,在文化体验中培养跨文化态度。在观看电影、组织课外阅读以及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开展体验活动。 那么,教师应如何开展体验活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参观一个圣诞节的活动,发现圣诞节背后的宗教文化内涵。圣诞节是纪念性的宗教节日,届时西方人会举办许多祝福活动。圣诞节绝不只有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圣诞弥撒、罗马教皇新年文告、圣诞仪式等,这才是完整的圣诞,也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诞。学生只有体验到这些活动(如观看相关的新闻报道、专题片等)才能明白,圣诞节绝不只是一个有趣的节日,而是有着其浓厚宗教含义的节日。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对Christmas的正确认识。 所以,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合理的跨文化态度和基本的跨文化交往能力。鲁子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教育部英语教师专业标准项目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政策、外语教育与测试、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等;著有《中学英语教育学》《小学英语教育学》《跨文化教育导论》《国家·考试·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外作学术讲座和教师培训近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