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封面报道

新课标理念与英语游戏教学之“明理”

作者:文/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教科
Aa
  • -   
  •    +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多种游戏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笔者发现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闹,但现有的能让他们冷静思考的课程资源往往被浪费掉。

新课标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在游戏教学的“热闹”下,适当进行“冷静”思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好处。

一、明“创新”之理

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参与游戏,动手动脑,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开发“创新”能力。以游戏分组为例。第一次分组,教师不太了解学生,进行随意组合虽然省时省事,却缺乏吸引力,因此可设计如下游戏:准备与班级人数相同的各色气球,颜色种数与教师要分成的组数一致,如班上有40人,准备分成5组,就准备40个有5种颜色的气球。教师边演示边发指令:Everyone, choose your favourite colour, please. 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猜出教师的指令,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作些解释,如:This is a balloon. The balloon is green. Its colour is green. Colour. Green. 学生选完之后,将气球吹大。然后教师请学生们按气球的颜色坐到一起,形成组,组名就是颜色名称,即Group White, Group Green等。在此活动中,学生们接触到“颜色”、“气球”等单词和教师的指令用语,教师也完成了分组任务。如果活动到此为止,宝贵的课程资源大多就会被浪费掉,因此可以进一步挖掘。

笔者的做法是:进一步追问,Why are you in the same group? 学生回答,Because we like the same colour. 教师说,Yes, you like the same colour and you may have the same interests, right? Can you design some other games to form new groups?此后,学生轮流设计分组游戏,如根据所穿衣服的颜色、姓名拼音的首字母、血型等,激发了“创新”的积极性,并在教师的肯定与赞许中,渐渐明白游戏之中蕴含的“创新”之理。

二、明“参与”之理

学生们乐于参与游戏活动,并不意味着能正确理解“参与”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会让学生们明白自身的价值。如单词接龙是课上复习单词的常用游戏。教师说一个词,如cat,第一个学生接tea(该单词的首字母是上一单词的尾字母),第二个学生接apple,依此类推,接不上者为失败。

其实,任何一个游戏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引导点拨到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能明白:自己是游戏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自己的参与能使游戏得以成功。同样,自己也将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每个人都是。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文表述:You, each of you, are very important. Without you, we can not finish the game. You’ll b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society. 学生对自身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积极参与未来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活动,对未来的发展有利。

三、明“竞争”之理

游戏常常与“竞争”同时存在,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游戏中引入记分机制来定胜负,以此增强学生的小组或个人荣誉感,激发参与积极性。由于学生求胜心切,在竞争中免不了出现违规情况,对此教师要及时制止,要让学生明白“公平竞争”的道理、对待胜负的正确心态,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知道任何不择手段达到胜利的作为都是可耻的。

比如在“描述猜词”游戏中,一组两人,一人用英语描述,但不能用到被猜的词,另一人猜,在一定时间内猜得多的小组为胜。在游戏中,教师发现有其他人提示或描述者加入肢体动作等违规现象时,要及时制止:No hint. No body language. 在游戏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What is competition? What is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competition? 学生们讨论之后会明白:公平竞争、以能力胜出才是根本,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知道:Success is important. Failure is necessary. Participation is all. We should seek success, but we must have courage to face failure. In fact, we can take part in a game and we enjoy ourselves in the game, which is what we are after. 所以,现代社会的竞争,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应该是公平、道德、规范的竞争。

四、明“合作”之理

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游戏专门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而将语言的学习放在第二位。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这样的游戏:每组领一只呼拉圈,在场地中间堆着若干小球,要求各组抢球放入呼拉圈内,也可以抢其他组已经放在圈内的小球,最终抢球多者为胜。笔者用英语作了介绍,让学生对游戏规则进行提问,以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学生们开始游戏后,小球不断地在各组之间被抢来抢去,难以决出胜负。有些学生向笔者投来求助的目光,或是迷惑的眼神,笔者就说:Your cooperation among your team members is perfect. But no group can win. Why? Think it over. And is there any other kind of cooperation in the world?在笔者的提示下,有些学生开始思考,其中一组的组长将所有的呼拉圈叠放在中间,然后把所有的小球都放进去,这样既符合游戏规则,也没有任何队员去抢,因为这些球已经属于所有的队员。

学生们在惊奇之余,爆发出强烈的情感,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We cooperate with our own team members to beat our opponents. It’s OK. Very often, only one winner is not our goal. We can cooperate with our opponents, too, and there can be two winners or three winners, even all of us can be winners. So we should cooperate with anyone to make everyone benefit from it.认识到“合作”也可以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

五、明“适应”之理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一切事物都按我们事先计划好的方向发展,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该如何应付呢?

笔者曾设计过这样的游戏,将学生带到小树林里,指令各组组长在林子里选择三个标志物(如一棵树或一根电线杆等),作为Station 1, Station 2 和Station 3,每个Station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并画出地图标明三个Station的位置,此图作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导向图,也是当裁判的教师裁决的依据。每个成员蒙上眼睛,排成队,后面的抓住前面的衣服,在组长的带领下,从Station 1出发,摸索到Station 2,全体成员摸着标志物,大喊Quality Check, 等到教师来检查完毕,才可向下一目标进发,20分钟内从Station 1摸索到Station 3的组为胜。这一游戏的指令与规则比较复杂,每组组长既要弄明白教师的意思,又要把规则传给组员,这样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

各组的图得到教师认可后,便分头进行训练。之后教师把各组的图进行交换,再发下去,这样每组就拿着别组的图,要按新图再进行训练。当组长拿到其他组的图时,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What a map! Where is Station 1? So many trees, who knows which tree is this?...

笔者适时地指出:In our daily life, not everything is getting along according to our plans. We may come across some new situations, even some difficulties. Then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complain or try our best to deal with it? Think about it, please!听完这些,学生继续训练。之后笔者让各组成员开始游戏,他们都在20分钟内完成了任务。下课时,笔者宣布,各组均为胜者,因为游戏的规则是: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组为胜。这进一步强化了我们所倡导的“双赢”或“多赢”甚至“全赢”的理念。

对于一直强调的“学生要学会‘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味地抱怨是毫无意义”的说教,每个学生在游戏中已经有了深刻体会,语言可能只会“画蛇添足”。

以上数例并不能概括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部,但可以给广大英语教师以启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新课标倡导的新教育理念的践行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来得以实现。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