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世说新语
“今年大部分考生的高考英语作文得分以二、三档居多,鲜有高质量文章出现。究其原因,在于考生为了‘稳拿’考分,大多‘保守写作’,宁可选用略输文采的简单句型,也不尝试复杂句式。”
——海南省高考英语阅卷教师李牧
事件回放
海南省高考阅卷教师李牧在评价今年高考英语作文水平时指出,考生多因担心失分而不敢写长句、难句,导致文章内容表述形式过于单一。他建议,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应改良,在考量语法、表述是否正确的同时,还应将考生选用句型的难度和新颖度纳入评判范围。 (《海南经济报》)
“翻译硬伤无损学术价值?开玩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恩远
事件回放
近日,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奇在专著中将“蒋介石”误译为“常凯申”。此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支持者称,不能因为“蒋介石”误译为“常凯申”,就否定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吴恩远研究员则表示,学者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学术著作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如此“硬伤”已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作者缺乏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 (《文汇报》)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乏合理的翻译而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步履蹒跚。以壮学为例,其研究著作不少,但缺乏多样化的翻译版本,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困境。”
——广西资深壮学专家潘其旭
事件回放
近日,我国迎来了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壮学专家潘其旭在活动中向社会传达了加强壮学著作翻译的呼声。他指出,由于缺乏专业的翻译机构,目前壮学研究著作的外文翻译速度远远落后于壮学文化研究成果的“生产速度”。 (中国新闻网)
“政府部门常常会根据企业规模等因素,对翻译公司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这其实是对翻译行业的不了解。”
——中国翻译协会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锐
事件回放
上海市各级公证处只允许少数几家公司翻译公正材料的做法日前成为沪上焦点话题。据了解,公证材料翻译在公司业务中占有不小比例。由于得不到公证处的认可,一些公司每年被迫放弃300余份翻译件,损失高达10万余元。业内人士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打破公证材料翻译市场的垄断格局,回归公平竞争。(《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