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2009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与发展系列研修班成功举办

作者:本文由2009暑期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研修班组委会供稿
Aa
  • -   
  •    +
7月15日,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09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与发展系列研修班” 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序幕。中心研究员参与举办了四期研修班,主题涵盖教学能力、研究方法、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语料库应用等各方面。以下是中心研究员参与的研修班的情况介绍: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

教育与发展研修班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研修班

7月15日,第一期“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研修班”迎来了全国各地200多位高校英语教师。研修班第一天的授课重点是以新的视角认识和反思信息技术,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帮助老师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为他们展开讨论、进行实践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梁茂成教授以“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为题,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定义,以及在外语教学中使用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许家金博士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机辅教学软件的设计和评价”。他首先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从侧重“指导”转为侧重“学习”,并解释了CALL的理论依据。在教学软件的评价环节,许博士先展示了一些所谓的“评价原则”让老师们评价,然后才从内容和形式上具体说明为什么这些“评价原则”不可操作,并提出了自己的评价原则。

为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理论,研修班还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具体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CALL)的总体原则、如何设计和评价CALL软件、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PPT制作与使用注意事项等。几位专家的讲解生动明了、切中要害。许家金博士在与老师们讨论制作PPT的原则时,用一个有趣的视频展示了PPT制作的误区,使大家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在平日使用PPT课件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过于强调内容而忽略了形式,或过分注重形式而妨碍了教学效果。

7月17日,也就是最后一天的下午是教师发展研修班的惯例项目:学员汇报演示评比。整个研修班分为8组,每组推选出一位老师进行10分钟的微格教学,其他组员先作“学生”,再进行5分钟的“同行评价”。为准备演示,许多老师利用吃饭时间在餐桌上讨论,认真准备到深夜,修改教案、搜索材料、完善课件。同组的组员们也纷纷帮助参与演示的老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二)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

7月19日,“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又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晚七点,刚刚卸下行囊的老师们准时汇集在第一多功能厅,开始本期研修班的预热——语料库相关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主讲人是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许家金博士,他从易入手,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领会语料库的特点与作用。许博士先为老师们解释了“语料库”的定义,并强调了“语料库”的巨大作用在于它不仅包含大量的语言素材(text),还拥有强大的检索工具(tool),能够将想用的素材检索出来并进行分析。清晰生动的讲解冰释了老师们心头的疑问,也引发了大家的探索兴趣。许博士进一步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语料库软件AntConc的具体操作,帮助老师们了解这一重要软件的用法,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语料库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用归纳法进行定性分析,能够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和使用规律,它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外语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从2006年开始,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专业化、高规格、深层次的教师研修班,涉及到英语教学及研究的各个层面,其中语料库系列研修班深受全国各地高校教师的欢迎。推动语料库在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促进教师通过研修获得发展,离不开语料库研究领域的三位专家:梁茂成教授、李文中教授和许家金博士。 三位专家将理论讲解与操作指导相结合,根据语料库的特点,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搭建课程框架,悉心指导,认真细致。梁茂成教授和蔼风趣,清晰生动、环环紧扣带领学员领略语料库世界的奥妙;李文中教授满腹智慧、平易近人,简洁平实的言语为学员们厘清众多陌生理念;而许家金博士年轻英气、思维敏捷,旁征博引中时时迸发出创意思想的火花。

7月22日,“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进入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经过前两天的理论铺垫与操作练习,学员们对语料库应用于教学科研的方向、方法和操作流程都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李文中教授和许家金博士分别就基于语料库的外语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了讲解,外研社介绍了与语料资源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平台,最后梁茂成教授带领大家对三天的学习进行了回顾与巩固。

每一期的研修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由于其内容的新颖性、信息的密集性、学科的前沿性,以及广泛的实用性,在教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转B4版)

(上接B3版)

(三)应用语言学论文阅读与写作研修班

7月25日,2009年暑期教师发展研修班第三期“应用语言学论文阅读与写作研修班”正式拉开帷幕。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再次回到“课堂”,投入学习。学员们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从事实证研究和撰写应用语言学论文。

本期研修班关注外语教师科研中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实际问题。为使学员掌握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专业规范,并学以致用,研修班采取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为专家知识的传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在大班学习理论的同时,学员在11位辅导员的引导下,在小班中进行理论讨论和实践练习。本期研修班所用的三篇论文全部来自学员投稿,拉近了与教师科研实际的距离,也增强了大家的参与意识和评价热情,而投稿者的论文写作水平也在专家的指点和同行的评议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7月26日,“应用语言学论文阅读与写作研修班”进入第二天。经过文秋芳教授第一天的讲解,学员们已基本掌握了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他们一早便兴致盎然地投入到第二篇论文的小班讨论中,再把讨论结果带到大班,分享修改意见,聆听专家指点。

小班讨论的组织形式为大班的理论授课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学员们在小班里又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至4人。在tutor的引导下,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进行充分、深入讨论和交流。小班学习中,学员们对第二篇论文进行了阅读、评价和修改。很多学员都在实践文教授讲授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论文的摘要时,学员们清晰严谨地按照“主要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思路,对论文的摘要提出了修改意见。

小班研讨后,文教授又在大班带领学员共同分析了第二篇研修论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使大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为论文的进一步修改打下基础。文教授对修改建议的点拨可谓是一天中最精华的部分。她高屋建瓴,逻辑缜密,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引言,到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都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实验设计是实证研究论文最核心的部分。文教授结合第二篇论文,讲授了如何增强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如何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报告实验结果,从而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文教授精辟的讲解使学员们获得许多启发。

为期三天的“应用语言学论文阅读与写作研修班”圆满落下帷幕。三天中,学员们在文教授的带领下,对三篇高校外语教师撰写的实证研究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分析和修改,提高了论文阅读、评价与写作能力。正如文秋芳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所说,此次研修班,在学员们的勤奋付出和默契配合下,圆满达到了研修目的:培养乐于实践的精神、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注重交流与分享、在合作与体验中掌握方法和技能。三天中,学员们以学习者、评价者和交流者的多重身份审视和反思论文写作,对治学与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几乎在每一天的研修日志中,学员们都会写道:“文老师辛苦了!”“感谢tutor的付出!”在最后一天的演示评比和研修总结阶段,学员们更是数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文教授、11位tutor以及外研社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和负责态度表示感谢。为了更贴近高校教师的科研实际,增强学员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实证研究能力,外研社与专家一起,对今年论文研修班的组织模式、授课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文教授特地从学员投稿中选取了三篇实证研究论文,带领学员进行探索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而增强交流、强调实践的模式,更为学员们提供了感受学术氛围、拓展学术视野、启迪科研思路的平台。学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四)英语语音教学研修班

7月30日,“英语语音教学研修班”拉开帷幕。北京外国语大学屠蓓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周燕教授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律,以及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难点与弱点,对参班学员进行了系统的指导。

周燕教授作了题为“Languag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报告,作为本期研修班的orientation:

如何理解“教师”这项职业的深刻内涵

语言教学所涵盖的内容

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在语音教学中成为学生的良师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研修班期间,周燕教授一直在从语言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指导与提示。周教授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应当被视为“profession”,而不仅是一个“job”。她联系语音教学的实际,讲授了语音教学的策略,以及语音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还综述了国内外语音教学的相关研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周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老师们在语言教学理论和语音教学实践方面都深受启发。

第三天下午,11个班的研修学员运用不同的语音教学方法,进行了语音教学课堂演示。他们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示范生动,教学方法多样,配合做“学生”的学员们积极配合,或齐声练习重音、连读、爆破,或诵读诗歌,或高声合唱,整个演示评比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员们将屠蓓教授和周燕教授讲授的语音教学理念与方法付诸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从同行的示范教学中得到许多启发。屠教授和周教授也被学员们的成功演示所感染,在提出建议的同时,鼓励大家继续探索丰富多样而又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教材使用与教学方法研修班

(一)《新标准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研修班

《新标准大学英语》是外研社与英国麦克米伦教育集团合作出版的一套新型大学英语教材,在教学理念、主题内容、语言素材、活动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许多新意。为帮助老师们在新学期授课前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理念,熟悉教材结构,交流教学方法,本研修班特邀请了文秋芳教授、金立贤博士与Martin Cortazzi教授就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特色、教学方法等与老师们进行探讨。

在对《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诠释中,文秋芳教授提出将国家要求、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文秋芳教授认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应兼顾语言输入的时代性与经典性,技能学习的综合性及技能训练的渐进性,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同时,文教授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不断反思、提高的重要性,指出“Textbook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poor master”,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为《新标准大学英语》教师用书的主编,金立贤博士和Martin Cortazzi教授对这套教材的理念、内容、特色与教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合作进行的综合教程与视听说教程示范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感染力,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在示范课之后,老师们针对在示范课中获得的启发进行了小班讨论与大班交流。各位专家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和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对老师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在小班讨论与大班交流中,文秋芳教授、金立贤博士和Martin Cortazzi教授都强调,示范课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目的是使老师们了解如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如何环环相扣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示范课提供的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而不是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集百家之长,教无定法。

经过两天的学习和研讨,老师们不仅对教材加深了认识,也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研修日志中,老师们提到:“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东西当成‘积木模块’,依照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搭建不同风格的课堂。”也有老师在听了专家的示范课后,决定“改变旧的教学观念,避免面面俱到而没有针对性”。还有老师感慨说:“决定最终教学效果的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重组、补充的教学能力和敬业态度。”

从研修班第二天起,老师们就开始分班备课,投入到教学演示的准备中。通过培训,老师们深切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在于“讲授”而非“讲述”,教学的艺术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和激励。老师们在紧凑而充实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将三天的所见、所思、所得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教学演示中。

通过三天的研修,老师们都感到获益匪浅:对教材的系统介绍与演示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几位外语教育专家的答疑解惑为他们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分享与交流平台对推动教学创新、促进教师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使老师们在研修结束之后,仍能在工作中继续探索,深入思考,不断进步。

为保证教学效果,外研社还将对《新标准大学英语》的使用院校进行定期回访,并为使用《新标准大学英语》的教师提供全面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同时,外研社也将继续组织系统的教师培训,增进教学交流,促进教师发展。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