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新闻热点·社会

城市英语标识统一刻不容缓?

作者:本报记者 田文
Aa
  • -   
  •    +
2009北京涉外重点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检查活动启动

9月8日,由北京市外办发起的“2009年北京市涉外重点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检查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EF英孚教育牵头带领一支由外籍专家、教师和学员等组成的100名志愿者队伍,分期分批到北京市重点涉外公共场所检查英语标识,查找译法错误,提出修改建议。活动范围包括三里屯酒吧街、798艺术区、奥林匹克公共区、西单商业街、什刹海和后海地区、王府井商业街、秀水市场等重点涉外公共场所。本次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届时EF英孚教育将向北京市外办提交总结报告。

据EF英孚教育华北区总经理Logan Wilcox介绍,初期的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英语标识设置不足,例如:缺少“严禁毒品” (No Drugs)、“小心碰头” (Mind Your Head) 等英文警示语;英语标识译法不准确,例如:将“松骨”译为loose bones,“踩背”被翻译成step back,此类译法均属字面直译,不能准确反映其中文含义;英语标识译法不妥当,如:“Pleasantry Surprise Groping”“Large Charge of Capturing” 等标识容易导致不解或误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城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问题已成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重点整治对象。9月初,广州市交委公布了全市458个公交站点的英文名称标准译法,要求公交企业和公交站点做好相关中英文报站服务准备工作。

8月24日,上海世博会倒计时250天之际,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语委和质量技监局在沪共同宣布,通用于沪苏浙地区的《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正式颁布实施。该《通则》对337条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进行了规范统一,并对英文标识的译写原则、翻译方法和要求、书写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对于实体名称的翻译,三地将根据各自实际制定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英译规范的分则。

《通则》发布以后,上海将在全市开展“加强公共标识、商店招牌用字及标识内容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并通过筹建的公共场所中英文使用网络平台,招募200位志愿者,展开纠错行动。届时,上海各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将加强对本辖区内社会单位开放厕所的规范公厕标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并将于今年年底前按规范完成所有设置。

据悉,上海还将针对交通、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金融、邮政、电信、商贸、餐饮和宾馆服务业共12个领域制定具体的《公共场所英译规范分则》。目前,该征求意见稿正通过“上海质监”和“上海语言文字”网站向社会公示。预计《分则》将于9月中旬正式发布。

对于各地竞相掀起的英文标识整治风,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相关部门一再重申,“规范的公示语翻译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北京市政府外办副主任张谦强调:“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更要规范和优化首都国际语言环境,促进首都国际化程度的提升。” 然而,也有不少专家和市民认为,已经约定俗成的“中式英语”可以适当保留。

媒体评论员支玲琳认为,相关机构制定统一规范的初衷是好的,但语言本身是一个交流工具,对于那些外籍人士也认可的、无伤大雅的中式英语、洋泾浜,不一定非得遵循国际惯例。

上海资深媒体人李光一也表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化问题。“现今在上海,沪语化英文日益常见,一些三轮车车夫、服装导购从未学过英语,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标准化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也存在较大差别。”李光一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