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任务,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是“互动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课堂是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场所。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前奏,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应以兴趣为支点,以任务为基础,设计的任务应尽量活泼而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发展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感觉有趣或愉快的任务,越能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欲望,学生也就越乐于加入到任务中。如:在教授《英语》(新标准)3A Module 12 I like football一课时,笔者针对体育项目的英文名称设计了这样的任务:
Task One
任务:我说你演。
目的:训练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其兴趣。
提示词语: go swimming / go cycling / play table tennis / play basketball / do morning exercises / play football / skipping rope
活动形式:全班活动
操作过程:
1.随机选择6至8位学生并排站到讲台前;
2.由教师本人或一名位学生向站在讲台前的学生发出指令,例如: Play football! / Do morning exercises! / ...
3.其他学生观察讲台前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的敏捷性和动作的逼真度等指标评出最佳表演者若干名。
Task Two
任务:调查并统计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目的:练习使用I like... / I don’t like...的句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英语》(新标准)3A Review Module Unit 1 Story Time — These are the three bears时,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之后小组之间讨论、回答问题: How is the father bear / mother bear / baby bear / the girl like? Where is the girl? Where are the bears?Whose soup does she like?Whose bed does she like?Who is in the house at last? Who is in Baby Bear’s bed? 之后,教师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小组的一名成员开始把故事讲给本组的其他成员听,并比一比谁说得最好,最后各组评出一名“故事大王”。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次走进课堂,笔者都会亲切地跟学生们打招呼:How are you? Glad to meet you! 学生们也会说:Glad to meet you, too!作为教师,笔者总是呈现给学生和蔼可亲的面容,把清晰悦耳的声音带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宽容的微笑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教师的服饰也成为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例如:一年级学生对hat与cap两个单词辨别不清,因此,在教授hat时,笔者戴着一顶滑稽的绅士帽走进课堂,学生在笑声中比较了hat与cap,同时笔者还教会了学生说:The hat, hat, hat is on my head, head, head. The cap, cap, cap is in my hand, hand, hand.
2.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Wonderful! / Well done! / Excellent! / You are really clever!等是笔者在课堂上常用的赞美词,让学生享受永远用不完的“动力资源”。对待那些语音欠佳、性格内向的弱势学生,上课之前,笔者会先告诉他们本堂课的内容,并教他们朗读较难的部分,然后让他们回家听录音。课堂上,笔者先鼓励他们在小组里发言,克服胆怯心理;对于一些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表演等活动,则首先让他们来表演,随之,笔者给予肯定性评价,然后全体学生给予掌声鼓励。时间久了,他们就逐步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