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世说新语
“‘龙婧’‘李斯’还不够,现在又出了个‘宋瑞芬’!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最牛翻译’?‘最牛翻译’层出不穷并非偶然,而是外文翻译出版市场秩序混乱、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必然后果。”
——《新京报》评论员韩浩月
事件回放
近日,署名为“宋瑞芬”的译者用英法日俄等多种语言翻译了20余本世界名著,覆盖文史哲等各个领域。“宋瑞芬”因此被戏称为又一位“最牛译者”。事实上,“宋瑞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拼凑痕迹,系抄袭之作。专家称,“最牛翻译”现象折射出当今翻译出版界作假现象仍未杜绝,加强保护译者知识产权势在必行。 (《新京报》)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地位和其大国地位确实不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事业相对不发达。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亟须增大、质量有待提升。”
——国内知名作家韩少功
事件回放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中国文化输出事业的发展,不断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广“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工程,组织有关专家对古代文学典籍进行规模化翻译。对此,韩少功指出,中国文化国际地位的提升离不开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对外传播力度的加大。 (《中国青年报》)
“学术国际化决不等于学术英语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小年
事件回放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日益注重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英语论文。是否在国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英语论文甚至成为一些机构衡量学者学术成就的标准。李小年指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接轨乃是大势所趋,但接轨的重点在于内容而非形式,学术国际化决不等于学术英语化。 (《文汇报》)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并不鲜明,与传统英语专业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宵翔
事件回放
江苏省商务英语专业研讨会日前召开,与会专家就该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探讨。李宵翔教授指出,全国共有800余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普遍存在着与常规英语专业教学区别甚微、授课教师缺乏商科背景等问题。他指出,高校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大力整顿教学师资,实现专业化。 (《南京日报》)
“我们学生家长希望校外英语辅导规模继续扩大。在校生数量过多、班容量过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导致学生‘学不饱’‘学不好’。学生太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做的英语教学了。”
——浙江省杭州市中学生家长李红新
事件回放
近日,浙江省政府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交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首次提议为教师非工作日期间从事兼职活动“松绑”。此举受到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认可,但教育部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专家称,对教师从事有偿课外辅导说“yes”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不高及学习效果不佳问题,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公平化才是关键。(《人民日报》)
“如果英语成为了官方语言,那么从某种角度而言,本国语言似乎被贬低到了‘方言’的地位。长此以往,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威胁。”
——德国语言学会主席安格莉卡雷德尔
事件回放
近日,德国语言学会主席安格莉卡雷德尔在谈到国家是否应鉴于英语在国际交流领域的重要作用将其增设为本国官方语言时指出,坚持本国语言为官方语言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盲目抬高英语政治地位之举不可取。 (德国《南德意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