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学堂
课堂教学应该保证学生的参与
山西的韩老师问: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学生,教师很难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请问,教师应如何保证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抱怨班级学生人数大多,很难开展教学。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某教师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然后开始提问,每个问题提问一名学生。如果该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再提问第二名学生,直到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如此提问完所有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无论是在听说教学还是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这种问答方式。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教师控制提问法”。在几十人的班级中,这种组织方式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提问时,只有个别学生得到了回答的机会,其他学生则只是旁听,课堂教学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保证让全班学生参与课堂呢?
一、改变活动组织形式,建立积极评价机制
教师应将课堂问答形式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变为学生之间相互问答,也就是现在不少教师常常组织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学生两人一组或者多人一组进行问答、讨论、协商。协商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理解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句子,解答自己无法独立回答的问题。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了问答活动。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小组评价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比如下面王老师的做法: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活动。但是,我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方式。我告诉学生: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应该是全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不管提问到小组中的哪一位同学,小组都必须保证其回答能代表小组的回答。如果被提问的同学不能回答问题,而小组中其他同学能够回答问题,则说明小组协商中组员之间的帮助不够。这时,我就可以给该小组的合作以不及格的评价。
王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有了小组评价机制,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活动的效果自然也会得以提升。
二、保证活动设计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在认知、兴趣爱好、习惯、经历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要设计各种难度不同的活动,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不过,很多教师担心,如果设计的活动太开放,基础差的学生会难以参与其中。其实不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提供范例参考和足够的训练提示,由控制性练习逐步过渡到开放性练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开放性练习中会得到更多参与的机会,这样就保证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三、注意反馈形式
对活动的反馈方式同样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教师进行反馈前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如果学生活动尚未进行充分,而教师急于反馈,就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教师的反馈自然也无法正确评价活动效果。
其次,教师应进行抽样反馈或由学生进行反馈。在反馈时,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小组的活动一一进行评价,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在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后,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质疑、反问、补充。这样,整个反馈过程都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王笃勤:博士、副教授。连续三年担任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培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测试与评价。著有《英语教学策略论》《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