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教研探索

浅谈阅读学习的几种有效策略

作者:甘肃省庆阳市三中 李向春
Aa
  • -   
  •    +
【摘 要】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技能活动。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其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 阅读;理解;正确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近年来,高考对考生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阅读策略指导,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弊病

新课程高中版每个单元都设有题材多样、富有趣味的阅读篇章,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拓展文化视野。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是因为很多教师把阅读内容作为讲解词句、语法的材料,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一般能够读懂文章大意,但做题时容易出错——这是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没有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对形式多样的阅读题的运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部分教师对阅读材料的处理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把阅读练习看作是巩固和学习语言的手段,而没有认识到其主要作用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二是由于教材内容多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做阅读题,却很少过问或检查效果;三是一些教师未对这些练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了解阅读练习的特点,因而无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其加以灵活运用。

二、优化阅读教学方式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一个“高原期”,继续上升时就会遇到一些阻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阅读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使得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学习的偶然结果。英语是活的语言,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才能对其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应改进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多数教师倾向于使用依赖型的阅读教学法,尚待转向独立型的教学方法。独立型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学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风格与语言学习有效结合。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强调各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教师要将学生逐步引入“会学”“会读”的佳境,使他们学会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形式,能够对学习过程设立切合实际的目标,积极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模式,以及不同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阅读训练

按照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索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巧,提高其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语篇线索(如注释性线索、同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基本结构、整合文本的意义;帮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的良性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阅读理解的信息处理上,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主题句浓缩为核心词汇,便于学生抓住全文主旨并增强记忆。

2.在搜寻核心词汇时优先注意动词、名词等实词,特别是语义具体、便于记忆的词汇。

3.注意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1)词汇间的语义关联关系,以便建立全文的语义框架;(2)对照关系,若有两层语义形成对照关系,其中一层很可能起到背景衬托作用,不载有重要信息,而另一层则是被烘托的对象,载有重要的信息;(3)重复关系,当作者重复描述某一语义时,该语义通常是作者要传递的主要信息。

三、优化设置教学模式

1.分析阅读题目

美国教育家B. S. Bloom的阅读层次分析根据阅读的难易程度把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由低到高呈阶梯式分为六个层次:

认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knowledge→comprehension→application→analysis→synthesis→evaluation )

阶梯式的分层为阅读练习的分类提供了框架。阅读教学中,根据Bloom阶梯式认知层次及其对学生阅读理解浅层次的不同要求,可以把阅读分为三种情况:

(1)字面类或事实类(Literal or Factual)。对这类题目,学生只需读文字本身(reading the lines)就能理解其意思。这类练习可用来训练学生识别事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字面类的问题:How long...?Who...?等。

(2)推断类或解释类(Inferential or Interpretive)。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而且能够理解字里行间的内容关联(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从上下文中揣摩文章的意义。推断类练习可用来训练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推断类的问题包括:Why...?Because...等。

(3)应用类(Applied)。这类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对课文的观点和内容作题外发挥(reading beyond the lines),表达自己对某事、某人的看法,也可以用作者的观点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或问题,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应用类问题属于开放性(open-ended)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做出不同的回答。这类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类的问题举例如下: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learn from the story?How do you deal with such problems in your daily life?Harry Potter has magical powers. Do you know of any other heroes who have strange powers?

2. 采用适当教学模式

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阅读前的教学模式:提出与材料相关的若干问题,启发学生预测阅读内容并展开简短的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Top-down approach:激活相关背景,或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Bottom-up approach:脑激励活动,用于复习相关词汇

Interaction approach:以上两项活动的结合

(2)阅读中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处理,利用上下文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

Form-focused approach:词汇、语法等机械练习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活动

Task-based approach:完成具体任务

Strategy training approach → 策略训练

(3)阅读后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若干道题以检查学生对阅读语篇的理解程度。

Task-based approach:完成具体任务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活动

3. 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

(1)读前阶段(Pre-reading):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解必要的背景知识、预测文章内容等。可选择的活动包括:预测、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标题选择、主题选择、词汇问题等。

(2)读中阶段 (While-reading):了解阅读内容、训练阅读技巧、巩固语言能力、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采用的活动有:信息图表化、排序、阅读网图、猜测词义、完成句子、选择填空、概述大意等。

(3)读后阶段(Post-reading): 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可采用的活动有:完成句子、模拟情景、平行写作、角色扮演等。

四、教师的指导作用

1.把握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

2.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认真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重点强调文章中应掌握的知识要领。

4.精心设计相应的问题,及时总结、概括阅读情况。

5.指导学生对阅读方法(如猜测法、跳读、略读通览法、研读法及其他微技能,如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等)的使用。

6.引导学生展开各种思维活动,头脑风暴、预测、想象、推理、判断、对比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掌握牢固的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学生的知识存储量,着重于积累;二是提高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着眼于训练。

2.教师要合理选材,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灵活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对于内容简单的阅读,可用延伸方式,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或进行写作训练等。

3.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可采用的方法包括Matching、Skimming、Scanning、 Task reading、Realizing and Timed reading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综合推理以及想象能力。

4.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保证内容从易到难、体裁多样。阅读设计要具有递进性,其侧重点要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模式。教师可以在最初几个课时多设计字面类的阅读练习,随着课时的推进及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提高阅读练习的层次和难度。

5.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Cluster法。这种学习方式以网状图的形式呈现,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使各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多角度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6.运用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活动,是倡导师生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和归纳知识,可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7.通过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进行阅读教学。PBL是一种体现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Discussion→Fieldwork→Presentation→Investigation→Display。PBL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大伟. 阅读理解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外语界, 2000年第2期.

[2]刘旭燕.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阅读练习评估.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第2期.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