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人:王伯庆(麦可思公司总裁)据麦可思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英语专业2007、2008届本科毕业生分别以1万和1.36万的失业量,成为2007、2008两届本科毕业生失业人数第三多的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主要是供大于求的专业盲目扩张造成的。近年来考生和家长对英语专业的热捧,促使各类高等院校跟风扩大招生量,认为此举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然而,设置英语专业的高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上都达不到市场的要求,把英语专业办成了“三鹿奶粉专业”——学生家庭投入大量金钱、学生花费了三、四年的宝贵青春,毕业以后却找不到工作。新学期的开始吹响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冲锋号。如果毕业生求职遭遇困难,建议:(1)降低对就业城市的期待。据麦可思调查,英语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其后是广州、上海、深圳和苏州等。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为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本无可厚非,然而,应届大学毕业生愿意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都大大超过了实际就业比例,因此大城市里自然就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状况。如果毕业生只打算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求职难度会大大增加。其实,随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成熟,选择政治中心、省会城市的概念正逐渐淡化,毕业生选择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化,求职心理也更趋理性。据麦可思《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有44%的211院校毕业生、52%的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50%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愿意考虑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作为候补就业地点。地级市和县城的毕业生比例和该类城镇人才需求的比例相差不大,所以就业相对容易。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在中小城市就业,也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蹴而就的。(2)宽口径就业,不坚持专业对口的职业或行业。麦可思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为74%,其主要的职业流向和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如下表所示。有近三成的2008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的是非专业对口工作。如果执着于在专业对口的职业领域内就业,可能会错失很多良机。英语专业的适用性原本就很广。也许,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来选择工作岗位时,你会发现“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它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只要有从零学起的热情,也一样可以开创令人羡慕的事业。(3)考虑继续求学或实习。如果现在求职屡屡受挫,或许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家庭情况等,综合考虑,看是否适合继续深造。此时求学的机会成本较低。根据麦可思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未来4到5年的就业市场对本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30个职业类别里,英语专业与其中22个职业都有相当高的匹配度。由此可见,国家对于高素质的外语类人才仍然有持续甚至增长的需求。进修或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求学困难,也要争取实习机会,即便是低薪或无薪。充实自己是为就业打好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熟悉职场文化,学习职场的规则,把握行业中的交流方式等。如果毕业生能迅速融入职场文化,就有助于他们缩短与职场的磨合期,迅速地提升自我。
排序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前5个职业 |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元) |
1 | 口译员和翻译员 | 2256 |
2 |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 | 2268 |
3 | 初中教师,特殊和职校教育除外 | 1894 |
4 | 高中教师,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除外 | 1952 |
5 | 客服代表 | 2229 |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
耳听八方目前,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体现了以下几种趋势:一、亟需高端外语人才。尽管我国有数亿人学习英语,但高端外语人才仍然缺乏。其中,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严重缺乏。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频频告急,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些高级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也难以幸免。二、大语种渐冷,小语种升温。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一直由少数几个院校进行。但是,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愈加频繁,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大型活动越来越多,国家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非英语语种外语人才市场已经悄然升温。三、专业加外语的“双料”人才更加走俏。目前市场对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逐年下降,金融、IT、电子、通讯等行业都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所以,相对于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晰的英语毕业生,企业更愿意招聘“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只拥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福州大学外国语系教师张炳阳(光明网)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今天,外语专业毕业生也同样感受到就业压力。但对于外语类毕业生而言,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各领域发展的大好形势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去向已完全呈现了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外交、外事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通信、传媒、咨询、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无疑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都要求学生们必须清醒地为高质量就业作好准备。近年来,北外不断加强复合型、复语型人才培养力度,设置了以英语为背景的经济学、新闻学、外交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新亮点,国家机关、银行、外资企业纷纷进驻学校招贤纳才。鉴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良好就业去向,学校越来越多的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在注重打下坚实的本专业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经济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孙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