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新闻热点

中式英语存、废惹争议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晶晶
Aa
  • -   
  •    +
新型Chinglish独具特色 专家指出须慎用

随着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的胜利举行,全力保障沪上优质的国际化语言环境成为世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上海市政府联合各大院校和社会机构对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进行了长期的纠错工作。在此期间,颇受争议的中式英语去留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式英语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姚锦清认为,中式英语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语法混乱、拼写错误、带有中文表达习惯、主要见之于公共场所标识的蹩脚英语,而更多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富有中国特色和文化韵味、反映中国社会现状的新型英语词汇。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中式英语新词“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语)、“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绪稳定),“Chinsumer”(Chinese+consumer到国外旅行疯狂购物的中国人)、“Vegeteal”(vegetable+steal指开心网上的“摘菜”游戏)近期在互联网上频繁亮相。这些“中西合璧”、不失创意的新型中式英语词汇不仅被国人津津乐道,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外籍人士的认同。中式英语“网络博物馆”创始人、德国人纪韶融表示:“新型的中式英语是英语词汇与汉语文化的完美碰撞。”纪韶融认为,从目前来看,新型的中式英语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其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为外籍人士打开了解中国人思维和中华文化的窗口。

与此同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则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对中式英语给予了正面评价。GLM认为,中文具有令人惊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其产生新词和接受外来新词的能力异常强大,新型的中式英语便是中文的这种特性作用于英语的产物,对丰富英语语言具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中式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们的肯定,然而围绕中式英语去留问题而产生的分歧却并没有因此消除。北京市外事办公室主任赵会民认为:“公共标识须杜绝中式英语的存在。”在他看来,公共标识承载着向外籍人士准确传递信息的任务,因此必须运用地道的、规范化的、国际上约定俗成的用语加以表述。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德彰也表示,人们对中式英语抱有的宽容态度并不能成为其违规使用英语的借口,标准英语仍是英语语言的主流,片面提倡中式英语、并企图改造英语的做法并不科学。同时,此类“山寨英语”一旦无限制地大行其道,势必严重威胁国人英语学习的“正常秩序”。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