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语言万象

中西文化的“富贵”观

作者: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德彰
Aa
  • -   
  •    +
俗话说的“富贵不能淫”,英文有几种译法:(1)not to be corrupted by riches or rank;(2)be impervious/immune to the temptation of wealth and high position;(3)neither riches nor honors can corrupt (someone)。

从这几种译法可见,“富”主要指物质方面的财富,即有钱或拥有很多财产(注意:作为“财产”讲的riches是复数形式,但是不能说many riches,一般也不说much riches,可说great/vast riches);而“贵”则指精神方面的地位和荣誉。

“富贵”是许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但是有不少人把“富”和“贵”混为一谈,认为花天酒地的生活(live a luxurious life或indulge in debaucheries)就是“贵”的象征。现如今,一些“新贵”们吃山珍海味,住豪华别墅,开高档轿车,一派颐指气使(bossy and arrogant)的姿态。然而,这些人只不过是upstart,即“暴发户”,远达不到“贵”的层面,更谈不上是“贵族”了。

在英语中,“贵族”即noble,而noble作为形容词的主要含义就是“高尚的”。《韦氏高阶英语词典》(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2008)对noble一词的定义是“having, showing, or coming from personal qualities that people admire (such as honesty, generosity, courage, etc.)”,其中就提到诚实,慷慨和勇气等可贵的品德。而在汉语中,“贵”常指“可贵”“宝贵”。“贵人”可译为person of eminence,而“贵宾”则译为distinguished guest。称其为“贵”,并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是因为这些人在为人方面树立了榜样,在事业方面有所成就,值得尊敬。

我们来看看西方的贵族“贵”在何处。为了培养贵族精神,英国的伊顿公学等贵族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和高强度的训练,以培养他们自制(self-control)、克己(self-restraint)、奉献(dedication)、为公众服务(service to the public)的精神。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plain food)。就连英国王室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被送进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当了一名机枪手。英国老百姓普遍认为,这样的贵族精神代表着尊严和高尚的品德。在西方,大多数富有的人也追求这种精神上的高贵,他们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捐赠把大量的财富还给社会,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

与“富贵”相反的是“贫贱”。同样,“贫”(poor)指物质方面,“贱”(humble/mean)指精神方面。绝大多数“贫”者并不“贱”。在西方国家,穷人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最后一片面包(ready to share one’s last piece of bread with others)的故事屡见不鲜。我国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有人靠捡破烂收养孤儿,给希望工程捐款(donate to Project Hope — helping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receive education)。这些人在物质方面并不富有,但是他们都具有高贵的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力争做精神上的贵族,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值得一提的是,“贵”和“贱”不但有noble和mean的意思,同时也分别表示expensive和cheap的含义。这两种意义上的联系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值得深思。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