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刊

85年科研历程:从传统到突破

作者:田文
Aa
  • -   
  •    +
一个学科的建设离不开雄厚的科研力量,一个大学专业的辉煌更离不开学术的发展和壮大。在长达85年的历史积淀中,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学术科研与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解放前,清华外文系的科研工作以教师个人进行学术研究为主要形式。1926年至1952年,外文系教师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和文学史著作两方面。例如,吴宓的自传体诗集《吴宓诗集》、王文显的四个英文剧本、翟孟生的《欧洲文学简史》和《比较文学》、吴可读的《欧洲小说和小说家》、吴达元编著的《法国文学史》、吴宓编写的《世界文学史大纲》(英文讲义稿)、杨业治的《欧洲中古文学史稿》等。

1983年,清华外文系复系。在此后的十年间,外文系的科研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辞书编写、机器翻译研究和计算机英语软件开发等方面。1987年至1993年,李相崇等主编的《新英语教程 阅读》和《新英语教程综合英语》,萧家琛等主编的《新英语教程 阅读教师参考书》出版后在全国几十所高校使用。孙复初主编的《英汉科技词典》荣获1984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发行量超过百万册。这些经典教材和辞书让数百万学生受益。

进入21世纪后,外文系的科研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突破。英语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相继申请成功;在2004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外文系均位列第五;2008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在北京市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重点学科;同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文系教师主持承担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多达40余项。在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该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计26项,其中包括13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8项教育部资助项目,1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涉及外国文学、翻译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多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而研发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也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在学术专著方面,该系教师每年出版论著、教材及工具书数十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特别是近5年来在国外发表的英文论文中,20多篇论文被SSCI和A&HCI收录,SSCI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在全国同领域中名列前茅。尤其可喜的是,外文系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和翻译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国内同行中也处于领军地位。

近十年来,清华大学外文系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外文系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竞争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新近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的王宁教授。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项或两项外文系所承担的极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包括该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进程和学术影响等。

王宁:首先,我系尹莉博士的《2-6岁汉语儿童早期书写能力发展:书写与绘画、汉字书写与英文书写比较研究》获得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这一项目的获得在外语院校中是较为罕见的。

另外,由我本人主持的《经典中国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选集(英文版)》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立项并资助40万元经费。本书由六个分卷组成,每卷约50万字,全书共300万字,分为《长篇小说卷》、《中、短篇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散文卷》和《理论批评卷》,将精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郭沫若、朱光潜、钱锺书等20世纪中国经典作家或文学理论批评家的代表性作品,旨在较完整系统地向西方读者介绍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全貌。

为了尽可能地全面保留和展现每一位作家的风格和特色,所入选的作品如已有较好的英译文,将邀请英美国家的母语为英语的文学专家重新进行审校,其余的则在国内外物色、组织高水平的翻译将其译成英文,并由主编审校并邀请英美籍文学专家修改润色。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今年年底,所有篇目的翻译工作将初步完成。我相信,该选集在国内外的出版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中国文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即由西方汉学家为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学真正走出国门进而汇入世界文学的主流中以及对中国学者掌握国际中国文学研究的话语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记者:与其他外语院校相比,清华外文系的科研项目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王宁:外文系非常重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也重视国内外重要基金项目的申请和参与工作。近年来,我系成功申请到的大型国际性科研项目包括美国福特基金会和耶鲁大学共同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翻译全球”、加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资助的大型国际项目“全球化与自主性”、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项目“文学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以及英国人文科学委员会资助并由清华与剑桥、耶鲁三所大学共同发起的项目“翻译文化、翻译中国、翻译现代性”等。根据该项目计划,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合作,在2009至2010年间分别在三个国家的三个院校举办了三次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者:目前,不少高校科研都面临资源不足、竞争激烈等难题。您认为如何才能策划出具有竞争力的科研项目?

王宁:首先,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关键。教师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是将自己定位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教师,还是普通大学的“教学型”教师。其次,教师要适时地追踪国内外同行所关注的学科领域的研究,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现状,经过全面而充分的调研后,最后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最适合的研究项目。另外,院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还需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及时把握国际科研的趋势,引领院系的科研方向。今年,我系在年初便开始发动有实力的教师申报国家级和教育部课题。作为学科带头人,我们也须帮助教师审核和修改科研课题的论证报告。事实证明,这已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工作。

坦率地说,目前具备良好科研能力的仍然是少数骨干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公共外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工作,加之自身学术能力有限,科研工作很少兼顾。针对这一局面,外文系采取了诸多鼓励措施,例如支持青年教师报考本系博士学位,或鼓励他们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等。身处清华大学这类研究型一流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应当是两个支柱,齐头并进,应力争实现双丰收。

记者:时值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您认为今后外语院系科研项目应如何创新?

王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流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外文系的科研建设势必将提升至新的水平。目前,中国文学中译外作品缺失严重,造成中外文学交流上的逆差。要让中国文化、文学真正走出国门,文化软实力应当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的科研应当力争跻身文史哲主流。

我认为,大一新生应当采用通识教育的方式,全面学习文史哲各学科的知识,夯实基础,从大二再开始进行分专业学习。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科研项目。作为培育英才的摇篮,外语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当摒弃以往只重视语言技能学习的传统观念,外语专业学生须重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积累。高校要将外语专业学生打造成为曹禺、钱锺书、季羡林这类中西融会、古今汇通的跨文化通才。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