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教研
《英语》 (新标准) 教材研讨会参会教师感悟
5月12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暨《英语》(新标准)(2012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研讨会,本次盛会不仅让我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更让我了解到我们即将拥有一套全新的英语教材。 在听完鲁子问教授对《英语》(新标准)教材特色与优势的解读后,我认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学观念,才能深刻领悟新教材的内涵,以便在教学中彰显新课标的理念。 众所周知,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三大要素。有人说,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而我更愿意将《英语》(新标准)教材看成是一种工具,教师和学生则是工具的“使用者”和“开发者”。但是,这一工具的使用又离不开“量尺”的引导与衡定,这把量尺就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缺一不可。任何割裂这三者或厚此薄彼的教学都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因此,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应运而生,这将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开放、实用与高效。可见,教育观念的定位是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实现了自我转化,方可谈及对新版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恰当使用。 翻开《英语》(新标准)的彩色扉页,我们不难发现新版教材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之上重新整合出六项目标与知识要求,即Theme,Function, Structure, Skills, Around the world和Task,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维度指标。这些知识要求与既定目标呈现得更加明确,指向性更强,便于教师把握与操作,我们为此感到欣喜。《英语》(新标准)教材的内容构成与框架充分迎合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面对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我认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置多元活动”是实现学生主体化和英语生活化的关键。我相信,在《英语》(新标准)新一轮的使用过程中,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以教材为依托,以课本为指南,以科研为手段,我们一定会创造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奇迹!文/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中学 程树伟 外研社近期举办了《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暨《英语》(新标准)(2012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研讨会,目的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课标,让全国各地的英语教研员和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新、旧课标的区别和新课标的侧重点,进而将这种新的理念传播到全国各地,使更多一线教师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掌握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 这次会议吹响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对新课标的经典解读,优秀教师的激情示范课,一线教师的真诚的经验交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刚刚接到外研社的邀请,我便开始夜以继日地准备会议材料,因为我非常清楚这次会议的深刻指导意义。一线教师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教学,所以很少有时间、有机会与全国的教育精英坐在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次会议就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一线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及本地区的教育实际畅谈教育感悟,分享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论述对教材的处理方法。 在交流中,教师们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致,而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教育特点。这些教学方法适用于本地区,但不一定适用于全国的英语教学。总之,每位教师都能够紧扣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尽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亲身感受着全国最先进教育理念的碰撞,这种碰撞引起了每一位参会教师的思考。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没有方向性的,而没有实践充实的理论是干瘪的。外研社的这次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第一天上午,张连仲和鲁子问教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新课标的灵魂,即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下午,专家们重点讲解了如何结合理论进行教学;第二天上午,大会安排了三节内容丰富的观摩课及专家点评;下午,一线教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教学经验。这些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想再一次感谢外研社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使我们能够与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与同仁相互学习。 我希望外研社今后能够举办更多此类研讨会,帮助一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文/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 李晓伍 十年,是一个过程,一个课标与《英语》(新标准)经历教学实践的考验、打磨的过程;十年,是一个见证,一个课标精神与一套教材完美结合的见证;十年,更应该是一个开始,一个让许许多多的英语教师再次用行动去诠释课标,再次与《英语》(新标准)携手走进课堂的开始!各位专家在研讨会上从独特的视角对课标和《英语》(新标准)教材进行了解读,让我带着对课标和《英语》(新标准)的全新理解重新出发。 英语不都是为了用而学——从英语学习的功能认识重新出发。鲁子问教授在解读课标基本理念时说:“一个学习过英语的人,即使他永远没有机会使用英语,但是学习的过程是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过程,是促进其情商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培养以开放、包容为主流的国民心态,离不开外语教育。”这一番话让我顿时领悟到何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 英语教师拥有多少知识不重要——从英语教师的角色认识重新出发。鲁子问教授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优势应体现在他们能够将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传递给学生!”今后在课堂上,我将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忆自己当年学习英语的时光,带领他们体会我曾遭遇到的困惑、体验解疑答惑的过程……那时,我将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个时光的魔法师! 将兴趣英语化——从对学习兴趣的认识重新出发。鲁子问教授在谈及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将学生的兴趣英语化。教师要真正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就必须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爱好,并以此为切入点,将他们带入英语学习中。这才是深层次的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 谁是课标最权威的解读者——从对践行课标的认识重新出发。福建省普教室英语教研吴青梅老师说:“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标、熟悉课标,才能真正实施课标。在这个过程中,课标最权威的解读者是一线教师!”我深信,教师需要在每天平凡而琐碎的教学工作中体会课标精神,而要真正“解读课标”,还要经历重重考验。我们将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我们能够成为课标的真正诠释者!文/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 肖伟容 2001年,当《英语》(新标准)教材进入我校英语教师们的视野时,教师们眼前为之一亮;当《英语》(新标准)进入孩子们的课堂时,孩子们欣喜不已。他们诵读着原汁原味、充满童真童趣的句子,和着一首首韵味十足的歌谣,唱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歌曲……《英语》(新标准)已经伴随着我校师生走过了整整11年。 在这11年中,《英语》(新标准)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我校师生,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熏陶中共同学习和成长。我校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包括演讲比赛、书写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贺卡设计比赛、短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与各国青少年的沟通、理解和交流。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教师。 而前不久在长沙召开的《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暨《英语》(新标准)(2012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研讨会上,张连仲、鲁子问两位专家对课标的解读及对2012版《英语》(新标准)教材的修订说明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新版教材的期待。2012版教材一如既往地遵循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心智的发展。例如,“过生日”原本是师生日常生活中一个最普通的话题,但在鲁子问教授的解读中,它不再只是一次快乐的聚会,而且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责任,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正如鲁子问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所说的:“真正的创新是意识的创新而不是知识的创新”。文/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 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