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教研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
摘要
高中教育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坚持多样化和选择性。在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相当大成绩的情况下,未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基本的思考是八个字:“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一以贯之”,就是要坚持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所确立的贯彻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等基本理念,以及发扬光大近十年来高中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与时俱进,对课标加以修订。主要包括:坚持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高中英语课程的理念进行梳理和提升;对高中英语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等等。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高中教育定位; 课程标准修订
在构思这篇文章时,传来令人万分心痛的消息:一个初中孩子从11层楼上跳下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事情,并非第一次,类似的悲剧已经有几起了。而这样的悲剧,虽是偶然,在一定程度上说,也不是完全不可或无法理解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种事情,是在当今充斥着我们社会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按考试名次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我们今天来谈教育改革,包括高中教育改革问题,就绝不只是应该定什么样的标准、开什么样的课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我们的儿童青少年、我们的接班人如何成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甚至是他们如何生存的问题,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问题。
我愿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高中课改,包括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问题。
首先就要探讨高中教育的定位。
一、关于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
近一两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有关高中教育定位的大讨论, 不少学者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这对于深化高中教育改革非常有价值。在思考高中课程发展、高中课程标准时,必须基于整个高中教育的定位这个大的背景。
高中教育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坚持多样化和选择性。
1.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育始终要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如果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话,那么进入高中后,就必须给学生更大的自由,要更加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发展的内涵是什么?首先,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个性发展绝不是我行我素。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其次,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要让学生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包括兴趣、爱好、情感的发展等等。第三,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现在我们提倡“正能量”,让学生充分发挥“正能量”,就是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第四,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处理人际关系。学生的个性有内向和外向之分,这源自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我们要允许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存在。尤其是高中三年,是青年人成长为一个成年公民的时期,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宽容的空间来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而不是由社会、学校或家长把他们禁锢在某一座“独木桥”上,更不要说把他们逼上轻生的绝路!
高中教育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2.实现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选择性
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学制结构的多样化以及课程设置的选择性。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发言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办学同质化等问题突出。”所谓办学同质化,就是指学校千篇一律。尽管所处的地域不同、办学的目的不同,但全国的公办高中都是一个模式。
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首先是高中学校类型的多样化,要按照城市的大小、地区的发达程度,以及各地的实际条件来设置不同性质的高中。比如,有的是以培养大学生为主的精英性高中,还有的是大众化性质的高中。现在我国大城市的高中基本上都是精英性高中,一切以高考为目标,这不符合实际的需要。大众化高中既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升学,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具体如图1)
第二,要有多样化的学制结构。现在整个高中只有一种学制,这是不行的。关于学制结构,我认为高中三年可以确定“2+1”的结构,前两年打基础,后一年为预科。(具体如图1)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教育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因此高中教育仍需要承担这个职能。同时,在一些省市高考升学率已经突破70%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到高中教育的预科功能。由于仍有20%~30%的高中毕业生在高中后需要就业,所以预科不仅是大学升学的预科,也包括就业预科。
关于“预科”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及教育界存在着议论,而且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在进行着各种试验。例如,北京大学已经向社会宣布,他们将与全国部分中学合作, 为高中学生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这些课程的成绩,理所当然地会成为北京大学招收新生时的重要依据。
同时,如果获得优秀的成绩,可以在大学阶段被认可为正式的学分。他们已经在北大附中和少数学校开设了一些这类课程,计划在三年内开设30门不同学科的“大学先修课程”。
这样的大学与高中合作的尝试,是应当得到鼓励和推广的。但我认为,高级中学本身,在教育体制上,首先应当试验“基础+预科”这样的学制。
第三是课程设置上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整个高中阶段,要给学生广泛的选择性。不少英国高中的选修课程可以达到七八百种,而我国有的高中学校选修课程只有几种。不仅预科阶段,在基础阶段,也应该有选择性,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从类别上可以分为三类:学术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职业类课程,让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各种课程。
在这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方面为我们带了头的浙江省,也在高中课改方面先走了一步,该省将高中必修课的学分从116分减为96分,选修课学分从28分提高到48分。浙江师大附中光给高一年级学生就开设了84门选修课。我们不仅要在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上打破旧框框,还需要拓展课程设置的形式,打破学校的界限,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除了高中学校自身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大家共享选修课程,大学也可以为高中学生开设基础性的课程,以网络形式供高中学生选习。此外,我们还要大量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广泛开展不同性质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高中还要开设一些着重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和宣传我国历史文化的课程,以增进学生对国际和自身国家的了解,扩展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二、一以贯之,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不动摇
高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向下衔接义务教育,向上承接大学教育或就业。在这个阶段,学生从15、16岁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成人,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英语课标(实验)》)。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素质教育、实现课程设置的选择性等,在当时文本中就有所体现。如前文所述,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条:一是坚持人本主义的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促进个性发展的空间;二是坚持多样化和选择性。这两者又是统一的。选择性是谁的选择性?是学生的选择性,由学生来选择,通过选择使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相当大成绩的情况下,未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基本的思考是八个字:“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一以贯之”,就是要坚持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所确立的贯彻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等基本理念,以及把近十年来高中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以一以贯之的精神继承下来,并且继续提高, 发扬光大。
坚持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方向,首先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是最高的原则。
其次,坚持教育公平。公平教育的理念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例如,《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四,坚持《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提出的英语教学理念,强调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以语言技能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任务型教学。 我们提出:“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当然,在课堂实践中,要避免把任务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因为任务型教学本身也是在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五,坚持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在《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明确提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的结构如图2所示)。这个总目标是英语、俄语、日语课程标准组的共识,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时必须坚持。(具体如图2)
三、与时俱进,修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1.坚持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三个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课程和语文课程四个语言课程标准组共同探讨的结果,也是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准确地界定了语言课程的性质。
《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提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虽然其中还没有明确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提法,但其理念是一致的。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中,要明确提出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
2.关于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对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调整,提出六条基本理念:“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需要对高中英语课程的理念进行梳理和提升。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六条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需要增加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同时,原有的高中英语课程理念,特别是第二条“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等,其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和充实。
同时,我个人认为,还需要将“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天人一体意识”纳入高中英语课程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天人一体的意识、优化生态环境,这些有必要与时俱进地纳入高中英语课程理念中。
3.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结构
《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中提出开设三类选修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欣赏类课程。依据上文关于高中课程定位的思考,需要对高中英语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我建议开设学术类、技能类、职业类三种选修课程,以促进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上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4.关于减负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按照减负的要求,在课标中压缩了课题,虽然仍是24个课题,但是内容有所减少。同时,降低了英语词汇量的要求。这个要求会不会延续到高中英语课程中,目前还很难说。我个人的想法是,《高中英语课标(实验)》从2003年颁布到现在已经10年了,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社会大众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的水平都在提高。因此,《高中英语课标(实验)》原定的目标要求不宜降低。
当然,英语课程开设的地区差异是一个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能依靠降低课程标准要求来解决,而必须借助各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来解决。考虑到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情况,各地可根据实际条件、师资配备等情况,制订本地区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有所体现,其中明确提出:“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始英语的起始年级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这个原则可在修订高中课标时参考。
以上是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些粗浅看法。除了上面谈及的问题外,还有许多微观的问题需要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完善,此处不再赘述。
在新一轮课改进程中,我们以“三个面向”的思想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打破框框、面向世界,从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制度、课程体制、学校形式和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中了解到许多合理的、先进的东西。最近,美国学者凯尔西曄R猎凇?013年高中学生应有什么期待》一文中,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倒置的课堂”和“共同核心州立课程标准”三个理念。
简而言之,“混合式学习”就是课堂学习和电子学习相结合;“倒置的课堂”就是由学生在家中利用视频和书面材料先行自学而后由教师指导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讨论。而“共同核心州立课程标准”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基础。来自其他国家的这些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都可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基于严谨扎实的研究来实施,要确保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能够促进高中学生、高中英语课程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结束本文时,我们必须回到文章一开始处提到的新一轮课改所处的整个社会背景,认识到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场向一切顽固的、陈腐的、封建的、功利的旧思想宣战的战斗。离开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课程改革工作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的。
文/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组长、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 陈琳
(本文刊登于《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