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阶段性成果总结

作者:21st
Aa
  • -   
  •    +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

课程性质与定位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外语教育最主要的语种,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于服务,主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课程理念

大学英语的课程理念为:确立多元教学目标,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以输入为基础,重视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构建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课程设计思路

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从英语能力、学业/学术英语能力、英语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领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分级目标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多元教学目标决定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

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王海啸教授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余渭深教授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赵雯教授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语言能力的描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

在认知能力维度,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从关注语音、词汇和语法能力向关注语义发展,对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亦不断加强。作为社会成员,对其语用能力的要求亦随之增强。

在功能能力维度,对于语言技能的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由关注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强调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策略能力维度,更为强调策略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在社会能力维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培养学习者的思辨、沟通和跨文化等能力均应纳入新的教学指南之中。

根据新的教学指南的制定原则,专家认为新的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框架应包含以下几个维度和组成要素:认知能力(即语言知识),其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功能能力(即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策略能力(即元能力),包括学习策略和自我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其组成要素包括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跨文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使用信息、媒体与技术的能力等。

以上所提出的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框架既兼顾了学习者个人的现实需求,也兼顾了其面向未来社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既兼顾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也兼顾了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表现;既关注了学习者个体需要发展的策略能力、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关注了学习者作为社会成员在21世纪所应发展的各种社会能力。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