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上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致经典

本文作者: 21ST
传承文化、传播中国。 “21世纪杯”致经典双语诵读会面向3至18岁青少年儿童,通过中英文朗诵中华古典诗词和蒙学读物、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境等内容来提升广大青少年儿童跨文化沟通能力。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Sailing On Lonely Ocean

Wen Tianxiang

Delving in the Book of Change, I rose through hardship great,

And desperately fought the foe for four long years.

Like willow down the war-town land looks desolate;

I sink or swim as duckweed in the rain appears.

For the perils on Perilous Beach I have sighs;

On Lonely Ocean now I feel dreary and lonely.

Since olden days there's never been a man but dies;

I' d leave a loyalist's name in history only.

(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译)

千古英雄同气概,一脉正气共凛然。热爱民族,为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甘作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长河中那些为民族利益国家命运奔走呼告,舍生忘死的民族英雄值得人们崇敬; 而他们身陷敌手、身赴国难之际的吟咏,大多慷慨激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时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品读南宋文学家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体味这位一生为救国而奔走、被俘就义的民族英雄的铁血丹心。

《过零丁洋》是发自肺腑的咏志诗,也是血泪凝成的诀别诗。许渊冲的译诗采用意译的方法,译为“Lonely Ocean”此处与诗中颈联相对体现诗人此时的孤寂,更好地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首联中“起一经”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 “四周星”即四年。文天祥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译诗表达的情感强烈, “delving”更能体现诗人刻苦钻研,用词形象。

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 “惶恐滩”、 “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从用词上来说,译诗做到了地名与情感词的重复,并且结构上与原文一致,前后对偶,同时对应题目的翻译,恰到好处。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