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为中外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共同分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后疫情时期可以有效实施的新型教学方法。
据悉,为进一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英语教育领域的合作,本届大会专门设置了“一带一路” 英语教育发展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担任学术指导单位,八个国家的学者受邀参加研讨。学者们认为,中国教师与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相互学习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蓉晖教授表示,语言在世界人民的沟通、理解与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世界的语言格局中,英语无疑是使用最广泛的世界通用语。“‘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英语教育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于全面提升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教育质量,加速共建‘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赵蓉晖说。
泰国法政大学语言学院副教授Supong Tangkiengsirisin在发言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得教师们广泛应用线上教学技术,大大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他提出,泰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邀请中国教师教授泰国学生英语,用英语或汉语与泰国学生交流。同时,泰国教师也可以与中国学生开展研讨会、讲座和讨论。
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副教授Motikala Subba Dewan表示,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充分体现在尼泊尔的教育机构中,包括大学中的孔子学院和中小学校的孔子课堂。她说,这种伙伴关系凸显了文化意识的价值以及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文化材料作为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两国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居家隔离使在线教学成为面对面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掌握数字技能的重要性。“尼泊尔的教育机构很有可能在疫情过后继续进行线上教学和学习实践。”她说道。
Denise Quah Seok Hoon是来自马来西亚教师教育研究所槟城校区的高级讲师。她表示,疫情带来的隔离让马来西亚的教师面临着与中国教师相同的挑战。“在线学习和教学可能存在它的优势,但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拥有稳定的网络,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电子设备来学习在线课程。”她说。
她认为,教师要认识到,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需要带着同理心来教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与学生交谈,找出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如果教师愿意这样做,他们一定会找到最适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