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语教学是“多余”的吗?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李立
近日,《南方周末》刊载了一篇题为《学不致用: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的文章,矛头直指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大学公共外语教育的种种弊端。此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大学阶段开设专业外语(当然不能采用现在的开课方式)是有必要的”,而公共外语却是“多余”的。此观点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注意,英语教育界对此更是褒贬不一,人们不禁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为此,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了几位教育界人士。
对于顾海兵提到的“大学公共外语在重复高中外语,研究生外语在重复大学外语” 的观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桂霞副教授认为,大学英语不能说是完全重复高中英语课程,大学英语的内容比高中英语更进了一个层次。此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反复使用才能得到巩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申奥的成功,当代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已是必须,开设公共外语课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避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北大实行分级分班教学,新生入学时须接受一项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其分为不同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就避免了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重复学习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英语测评标准,针对专业特点,因材施教。
复旦大学英语系教授孙建认为,就目前来说,外语仍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生求职就业时的一把利器。因此,大学阶段还是应该开设公共外语课的,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却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英语,结果学到的只是所谓的“考试技巧”,实际英语水平却没有多大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进行改革,遵循语言自身的规律,创造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外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的文化。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孙建教授也认为,开设专业外语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前,首先应该打好外语基础即学习公共外语。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正如顾海兵所说的,大学生在学了几年公共外语后,“阅读专业外文原著的能力与外文写作的能力仍极其薄弱”。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荫华教授表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提倡科学的外语教育观,按外语教学的规律办事”;此外,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要实现这种转变,须经过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