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上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发挥信息反馈功能 全面优化听力教学

本文作者: 江心学
  编者按: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主要途径,它既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口语表达的关键。在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听力课区别于其他语言和知识型课程的特点,着重探讨四种反馈手段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和优点。文章认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各种反馈手段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之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听力教学向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的输入,而轻视语言的输出,不能很好地利用反馈这一功能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事实上,外语听力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向循环的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过程。听力课作为一门语言技能课程应该区别于其他知识型课程:听力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必要的语言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各种声像渠道向教学对象传递语言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听练实践,完成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化教学过程。反馈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它起着不断调节和纠正偏差的作用。综观听力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发现反馈的手段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观察手段

  众所周知,听力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将有声语言转换成为有意义的信息过程,这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听觉(或视听双向)系统,在接受媒介传递声音信息的瞬间,他们必须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语言知识正确无误地识别有声语言,理解意义后接受有效信息。因此,听者必须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积极思维,迅速反应。一般来说,与学习语言的其他能力相比,中国学生常常将听力课视为一门难度较大、挑战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与掌握听力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遇到困难与挫折,某些不良心态如紧张、急躁、气馁、自卑等情绪往往会导致听者思绪混乱,似听非听,听而不闻,闻而不解的心理障碍,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有经验的听力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都十分注重观察学生在接受新的语言信息过程中外露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非常注意观察整个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利用观察获得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听力这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是否强烈,教师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课堂活动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因素可以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三个维度来划分。从内外因来看,努力与能力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因为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与能否遇到适当的时机是不断变化的。从可控制性来看,努力是可控制的因素。由此可见,听力教师对学生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种种不良思想状态是切不可忽视和掉以轻心的。听力教师应对学生情绪波动的细微迹象加以分析、判断,进而反思其教学任务是否安排得太重,以及是否需要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和听力上的逆态心理进行耐心的思想疏导,在承认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足够的能力学好听力这门课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知难而上的刻苦精神。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的。用公式可表示为: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一个充满信心、积极性高的学生必定会在听力课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也必定能较好地完成听力学习任务,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交流手段

  如前所述,听力教学与其他知识课程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门实践和技能课程。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听力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加深他们对所听内容的理解,提高听的技能。因此,听力教师与其说是传授知识的讲师,还不如说是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听力实践的教练。在课堂上,听力教师不是教学信息的直接传播源,而是一位积极的信息传送者。如今随着各种现代化传媒、声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教师可以对占有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加工、优化处理,制成教学软件,通过多种视听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强化(reinforcement)的程序化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听练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要求学生就所听信息做出反应,接着教师可根据回馈的信息做瞬间处理与调整,再回授至学习者一方,强化其听力效应。在程序化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反馈周而往复,一次比一次深化,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听力技能的目的。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交流反馈可根据不同阶段听力教学的要求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方式。大致来说,交流反馈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 回应式反馈

  这种方式可以在听力教学的基础阶段实施,最常见于辨音、辨字、辨义等机械性练习当中。如先让学生听以下句子:Here comes our new (boss/bus). He broke the (class/glass) accidentally.然后,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句子,立即对括号内的词从音、形、义上进行辨别,并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利用这种反馈模式,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听完小对话、小故事、小短文后,进行机械性的重复模仿或对所听材料进行复述;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检查听的效果,增强初级阶段学生的听力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 结构性反馈

  这种模式不再要求学生简单地重复模仿,而是要求他们对掌握的新旧知识与技能进行连贯的、判断性的思索,透彻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形成一种新的信息结构,再按某种特定的交流形式,如回答综合性问题、总结归纳要点、复述主题思想等将这种结构表达出来。如笔者曾经用一则关于工业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财政部长会谈并讨论工业国集团如何援助贫困国的新闻作为听力材料。当学生听完该新闻后,笔者要求学生迅速理解其主题与要点,并回答提出的综合性问题。这种反馈方式可以在听力教学的中、高级阶段灵活采用,它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创造性反馈

  这种反馈已经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产物,而是他们积极能动思维的结果。事实上,创造性反馈是一种再设计和再创造的过程,反馈的内容不仅可突破传递信息内容的局限,而且还能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扩展空间,其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评论、辩论、答辩、以及对结构内容的评价和分析等。

  如电影《克莱默夫妇》是一部描写美国70年代一对青年夫妇由于处理家庭事务上的矛盾而导致悲欢离合的故事。该片摆脱了以性关系和明争暗斗为主线来描写家庭关系破裂的老调,刻画了一对既没有政治分歧和对财产的觊觎、谋夺,又没有外遇困扰的忠贞夫妇。他们本可以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但却最终跌进了夫妻分离的痛苦深渊,还给下一代造成了不可治愈的创伤。看完电影后,师生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对美国当代的家庭问题,离婚子女问题等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和交流。当然,这一模式一般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听力教学,因为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和较好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列举的几种不同类型的交流反馈信息模式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交流信息量大,循环反复次数多,符合听力训练中信息传输转瞬即逝这一特点的需要。这些多种交流反馈方式和信息的即时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三、测试手段

  测试是一种比较系统的反馈手段。通过测试,教师可以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比较系统地对教学对象的获知能力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时做出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学习者则可以根据测试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纠正错误,强化已经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听力技巧。

  在理论上,听力课的测试与其他课程一样,应该具备“三性”,即有效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行性(practicality),但是它又区别于其他知识型课程的测试方法。在具体做法上,听力课的测试应着重反映学生在各个阶段听力理解的能力以及掌握各项技能的高低情况。为此,各类听力测试应视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题型,这样才能获取最佳的反馈信息。如教师可以采用客观题,即判断是非、多项选择、机械填空等形式来测试学生对音、词、数字、短语、句子、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的辨别能力;教师则最好用主观题,即问答、填空或其他类型的综合表述形式去测试学生提取特别信息、分析归纳和记笔记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边听边写的训练方式更精确、更全面地测试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文化知识以及各项语言技能方面的综合水平。

  测试不仅为检查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手段,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演练和展示多种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机会。听力测试的多样化和经常化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系统在听力教学中的逐步广泛应用,测试手段也得以进一步完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电脑编制各类试题、建立标准试题库,还可以评定测试成绩、处理测试数据、诊断教学双方的优、缺点。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为深入改革听力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评估手段

  在听力教学中,频繁的课堂听力练习活动,大量的口笔头作业和经常性的相互评估与自我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师而言,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业,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他们的正确反应;对学生来讲,自我评估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经过学习获得知识的正误与多寡情况。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处理,教师可获得诸如全班平均分、平均区分度、中值分、最高分、最低分等多项详细的评估数据,还可获得数次测试成绩情况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数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系统的对比,从而更科学地判断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了解自己学习水平在班上的相对位置以及自己学习进步或退步的情况。这样的评估方式往往可以激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的评估活动,师生互通信息,相互促进,有助于端正教风与学风,弥补不足,改进教学,达到教与学双方相得益彰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各种反馈手段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之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调节,校正偏差,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使听力教学日益向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

  作者简介:江心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在读博士,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教材3部。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写作等。

  征稿信箱:shaojinrong@21stcentury.com.cn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