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开展多元口语训练 培养文化敏感性

本文作者: 潜旭明
  编者按: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是在具体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往往因为语用错误而影响交际效果,甚至达不到交际目的。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在认真总结了提高英语口语教学途径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重开展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从而帮助学习者掌握交流技巧,培养文化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针对口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口语表征以及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和Leech的有礼貌原则,整合优化了以下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旨在通过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交流技巧,培养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能力的途径

  口语是思维的物化,是说话者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思维)借助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口语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语言信息的编组合成和输送传导。

  1.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语表达的灵活性取决于思维的灵活性,在对话中要求交际双方随机应变、对答如流。为了加强学生的表达速度和反应能力,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1)让学生抽取讨论话题,在准备5分钟后进行演讲,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

  (2)教师可利用反馈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预测对方心理反应的能力。

  (3)利用情景对话、猜测电影结局等形式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其从交流场合和交流对象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做出反应。

  (4)教师要求学生按“字—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进行表达,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2.培养语言文化理解能力

  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理解能力。理解是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加深学生对言语文化信息的感性认识和心理认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展示给学生,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剪辑有关声像和文字资料,设置相关文化习题(如文化辨析、文化纠错、文化信息差填补等),同时,让学生口头限时作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赏评名作,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如欣赏“Dead Poem Society”这一电影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父子关系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使其更加真切地了解到西方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

  3.视听读说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口语训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在他的《语言教学原则》一书中指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流功能。”教师可以从语言形式入手,将视、听、读、说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营造轻松的口语学习氛围,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多元语言信息输入,激发学习者的口语表达意识,引导学生从羞于开口到敢于开口、愿意开口。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而忽略交际效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而频繁纠错,结果许多学生因怕出错而羞于开口,这种现象应予以纠正。

  (1)读说训练主要以复述、讲述为训练手段,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使用目的语交流的技能。这类训练主要包括朗读、背诵、独白、对白、辩论等形式。其中朗读就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范文、吟咏诗歌或练习绕口令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背诵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如名人名言、著名演说词、经典影片片断等来强化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

  (2)独白训练即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连贯的口语表达,主要包括讲述、复述、讲故事、口译、口头作文、口头报告等方式。学习者既可以在读完某篇文章后,复述其主旨大意并说出自己的感想,也可以使用准确恰当的语句将规定内容在限定时间内翻译出来。

  (3)对白训练就是指导训练学生以口语方式与他人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换。这种训练,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非常利于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4)辩论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可选出一些热点问题,如反对恐怖主义,阿以之争,世界杯球赛等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他们能够利用充分详实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

  (5)视说训练就是利用现代媒体手段,通过音像资料呈现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比较中西口语交流的异同、探索语言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从网上下载真实语言材料,将其刻录成光盘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利用影片节选介绍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利用光盘、录像带介绍节日礼仪用语、语言交流知识等;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电视节目中时事新闻、文化广角、跨文化交流规则的差异,从而避免社会文化语用失误,培养其语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些口语交流情景,模拟欢迎、欢送、慰问、祝贺之类场面,也可模拟打电话、谈判、采访、开记者招待会之类场景,还可以举行口头报告会、辩论会、故事会等,使他们在锻炼口语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视听读说紧密结合,既为学生创设了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又有助于他们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英国语言家Littlewood认为:“课堂中的交流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学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听读背景资料,有的放矢地说讲目的语,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逐步掌握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技巧,逐步向自然流畅的跨文化交流过渡。

  4.“话轮”意识培养策略

  会话(conversation)是口语交流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一种双边活动。日常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turn-taking),在会话过程中发话人和受话人不断地交换扮演的角色,共同控制“话轮”,从而使交流能顺畅地进行。

  (1)正确使用常用套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介绍相关会话原则、技巧及特点,使学生熟悉一些表达方式及话轮转换规则,其具体包括交流过程中存在的轮流规则、打断规则、引进话题规则和沉默规则等。这些规则在常用套语(conversational gambits)中得以生动体现。所谓套语就是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套话。如In my opinion...; Excuse me.等常用于发表个人观点;So that’s agreed.等常暗示发话人想结束讨论话题。

  (2)理解填补词语的含义。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一些“填补词语”(hesitation fillers),以避免伤害对方情感,缓冲尴尬气氛或为会话者留出思考余地。填补词语本身的语义并不一定清晰,但却能明显地反应出发话人的举止、态度、意向和感情。常见的填补词语有mm, um, erm, uh, well, l think, l mean等。

  (3)让学生了解英语会话的开端、结束、话轮转换的规则。如言语交流多以问候、介绍、提问、评价等开始;会话中双方的沉默时间不超过4秒钟等。

  (4)科学开展会话训练。教师在进行会话训练时可以将其分为随意性会话(casual conversation)和实用性会话;也可以将内容分为生活用语和社交用语;并将其分别按语气的强弱、语体的正式程度归纳分类进行操练。例如通过目的明确的实用性会话练习(如“请求”“抱怨”“道歉”“致谢”“问路”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熟悉会话规则及会话策略。其中“会话策略”是交流者用以弥补交流条件不足而采取的一系列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主要包括回避策略、犹豫策略、近似表达、求援策略等。这些策略练习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各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约性的语言点和固定表达法,提高其话轮交流意识。

  5.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困难。为克服这种困难、实现彼此沟通,学习者需要进行话语修补(discourse repair)。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认为话语修补采用意义协调(negotiation of meaning)的形式,包括澄清要求、肯定要求、重复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交际对方的澄清要求等作出反应,迫使他们输出可理解性语言。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斯万(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理论,只有输入,是不能促进学习者中介语发展的,强制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出(pushed comprehensible output)因其能迫使学习者有意识地修饰输出的语言,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这样,交际各方才能得到更多的负面反馈,才能获得更多关于重组话语、练习正确语言输出的机会。

  (2)小组合作采用双向信息活动。双向信息活动指每个小组成员都拥有部分信息,要完成整个任务,每个组员都必须向其他人传达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典型的例子是拼图游戏。采用双向信息活动能迫使交际双向参与交流,产生更多的话语调整,进行意义协调。

  (3)小组活动必须采用一定难度的任务。因为没有挑战性的任务只能使学生单纯练习已经熟练掌握的句型,这样的交谈较少出现意义协调,也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当然,这种难度不能超出学生能够驾驭的范围。

  (4)小组组员的构成。小组合作可分成2人组,3人小组或多人小组。教师可依据同质分组,即围绕任务进行分组或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尽量均衡的原则来分组。

  (5)组员职责的分配。分配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评判员的角色。教师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掌握和使用共同合作的技巧,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6)教师设法激发语言能力弱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的语言能力不同,客观上容易造成组内不平等的语言练习机会。教师可采取三个办法来解决这种现象:

  定期更换小组成员,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教师参与某些小组的活动,创造机会让沉默的学生发言;

  教师让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活动总结并共同讨论活动收获。

  培养语用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1.教师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交际法的认识。

  2.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开展中英文化背景下的语用比较,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迅速突破无话可说的交流瓶颈并避免造成社交用语方面的失误。

  3.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导入语用知识

  只有理解交际对象的不同文化,方能知道在交际中说什么,只有理解交际的具体语境,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际。

  4.积极营造语言环境,加强语言实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如对话、情景表演、课堂剧、课后组织英语角等活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让口语好的学生,带动口语不好的同学,并注意活动后的总结。

  5.增加语言学习材料中的文化内容

  教材是语言输入的最直接来源,因此,增加教材的文化内容,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6.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日常对学生进行考查时,可以进行口语方面的测试,着重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可采用档案袋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真实、全面的评价。

  ---------------------------------

  作者简介:潜旭明,华东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

  征稿信箱:shaojinrong@21stcentury.com.cn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