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脏话衫”泛滥是一种文化疾病
本文作者: 编辑 田文
本报“言论纵横”版面针对英语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以及趋热点进行时事评说和纵深剖析,欢迎业内外人士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近期关注话题为:“高校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利与弊”,欢迎来稿!稿件请发至:opinion@21stcentury.com.cn --------------------------------- 新闻回放 据报道,目前各地服装市场上开始热销印有“sexy”“bitch”“fuck”等洋脏话字样的“个性”休闲装,这些“脏话衫”开始成为一些追求时尚、另类的年轻人的新宠。近来,普通消费者或是影视明星等公众人物误穿“脏话衫”事件也频频发生。 “性脏话”脏了童装,谁在造孽? 如今这世道真是“多元”得可以,连童装这样的纯洁无瑕之物都被人“多元”成藏污纳垢之处。 其实童装还是最后一块被“性脏话”玷污的净土,早在此之前,成人时装就已经开始被这种东西涂鸦。 “文化衫”或时尚服装,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印上了“性脏话”的服装,无论对着装者还是“观赏”者都是一种伤害和侮辱,本质上它跟宣扬色情、暴力的影视媒介没有太大的区别。以外语涂抹的“性脏话”,实际上就是文化“洋垃圾”,一个以捡拾文化“洋垃圾”为自己文化“时尚”的民族,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民族。有人说,肮脏了什么,也别肮脏了文化。说得好!因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一旦文化脏了,就不会再有什么干净的东西。 是什么人在干着这种肮脏的勾当?生产商和销售商是始作俑者,他们用这种下流的文化产品去发昧心财。这些人并非不知他们的产品上那些洋文是“性脏话”,他们故意用这种精神毒品去蛊惑社会文化中原本就“六根不净”的颓废心理,甚至去把那些原本一尘不染的童心童体抛进他们恶意制造的文化染缸。其次是那些网络痞子,他们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炮制出“性脏话”的副产品。目前,一些美其名曰“不是教你骂人,而是教你听得懂别人骂你”的中文网站,专门推出“英语脏话秘籍”并公开出售营利,其中一些句子直译过来,不堪入口。 除了上述的造孽者,一些心理学专家似乎更值得我们警惕。对于“性脏话”肮脏童装这一现象,有位心理咨询师好像大不以为然。他声称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他说:“穿脏话衫是青少年反叛心理的一种体现,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追求反叛、张扬个性的心态,正是成长阶段的表现”。 专家用青少年心理学中关于“逆反心理”的一般理论,去套用根本就不属于“逆反心理”这一范畴的精神堕落和心理颓废现象,在学术上是驴唇不对马嘴,在实践上严重背离了客观现实和规律,这决不是一种积极的宽容,而是一种可诅咒的消极的纵容。说白了,青少年穿“性脏话”衫不是一个纯心理学问题,也不是一个纯文化认同问题,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病态在青少年身上的孳生蔓延,是个须臾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对付“性脏话”入侵,应该先从源头上反击。那些“性脏话”服装,哪里生产的、哪里销售的,应该先端掉它们再说。但是,在制售“脏话衫”的城市,有政府人士说,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销售“脏话衫”一类的商品。这就奇怪了,一些政府部门平日里“整治”老百姓挺有章程,怎么为老百姓办点有公德和功德的事儿就这么难?把卖农产品的老百姓从城市街道上赶尽追光可曾有“明文规定”?收拾“性脏话”时装咋就找不到“法律依据”了呢? 我给提个醒儿:“性脏话”时装的违法本质是以时装为“媒介”发布不良或违法信息,它的实体形式就跟所有的户外广告以及媒体广告性质完全一样,而且其上印制的“性脏话”也正是商家的主要“卖点”,并且是营利性的。在《广告法》里就能找到整治“性脏话”时装市场的适用条款,当然确实没有专门给“性脏话”时装“明文规定”一番,但这并不影响套用相关条款。既然违反了《广告法》,工商部门就能够管、就应该管,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对此亦是责无旁贷。带有淫秽语言招摇过市的“文化衫”,跟那些淫秽光碟和当街跳脱衣舞一样污染视觉,能依法查获淫秽光碟,就可以依法查获“性脏话”时装。怎么硬是没人管呢?令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这么复杂,显然是地方保护在作祟! 朱卫华
揣本词典去辨“脏话衫”
“脏衣衫”据说在国外挺流行的。可要是想让俺这种老实巴交的人穿这样的衣服,打死我也不干,因为这太丢人现眼了。想必那位穿着“妓女”服在外招摇了一圈的上当顾客黄小姐,心情肯定和我一样。
也许有人要说,你不穿那就别买,又没谁强迫你。这话不错,要是衣服印的是“汉语脏话”,我肯定不买。可现在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衣服,大多流行印上外文,如英语、日语、韩语等,俺又不懂这些外文,你让俺咋办?别说黄小姐和俺这样的“土包子”了,就是一些大名鼎鼎的主儿——李湘、孙悦、孙俪、伏明霞等不也吃过这方面的哑巴亏吗?
更为可怕的是,从相关报道来看,“风骚”“性感”等词语已偷偷“染脏”了童装,而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强,要是不小心给孩子买了一件“脏衣服”回去,孩子查字典弄懂了其中的意思,并以此为荣耀,以此为审美标准,那将如何是好?
商家见利忘义,只要有钱赚,他才不管你衣服“脏不脏”呢,再说,大多商贩的外语水平并不比我好到哪里去,指望他们把关,把“脏话衫”拒之门外,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工商执法人员是有能力而且应该管这事儿,可人家大案要案还来不及查呢,这样的小事他们愿意管吗?思来想去,俺觉得只能靠自己,今后逛市场买衣服,一定揣本外文词典在身边,语种特全的那种,见到衣服上有外文俺就查,不弄懂意思绝不下手。俺建议不懂外文又不喜欢“脏话衫”的人,不妨也学学俺。看是它“脏话衫”厉害,还是俺们厉害!
吴应海 (摘自新浪网)
借“脏话衫”示丑
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里,或许有人会声称,穿什么是个人的自由,旁人似乎无权过问。当然,如果在自己的私人空间,爱穿什么甚至什么也不穿都无所谓,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当他介入公共空间时,其一言一行包括他的穿着打扮都应该对公众负责,即尊重他人的人格、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换句话说,再怎么出格,也得有个度。如果舆论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嚷嚷、随地吐痰、搂搂抱抱等都被视为不文明行为,那么,在衣服上印脏话,给公众视觉造成污染,也应当视为不文明行为。
那些误穿“脏话衫”、盲目选择商品的消费者可能是无心之过,但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明知是侮辱性语言,却印在服装上公然销售,这样的行为既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和践踏,也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通俗点说,既缺德又违法。此类行为等于直接给出入在公共场所的消费者贴上一个侮辱的标签。这种做法甚至比用同类脏话当面辱骂消费者更严重。
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不成熟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经营者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和法制观念的淡薄。更令人痛心的是当地工商、监管部门的无为之举。面对此类现象,竟有工商部门表示“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销售‘脏话衫’商品,目前暂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笔者以为,治理“脏话衫”问题,须依赖相关工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有效制止。难道我们消费者除了学习英语,还得精通法语、德语、韩语和日语等多个语种,才能避免被各类“脏话衫”暗算吗?
花灵
众言堂
治“脏”还得依靠工商部门、监管部门,最好能立法将其规范。服装行业也须加强自身行为规范,杜绝“脏话衫”所带来的不良文化污染。
吕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衣服脏了还不要紧,如果中国人的心灵都脏了还不觉醒,那才是可怕的。
网友 骄王醉
如果允许一个民族从文化开始堕落,那么等待这个民族的将不仅仅只是文化的悲哀!可悲的是中国已开始允许儿童文化的堕落。
网友 匿名
对服装的选择仅仅是个人爱好,带有脏话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了。
学生 初二
所谓的另类服饰追求“时尚”“前卫”或“个性”,貌似勇敢、求新,实则是认知贫乏、道德滑坡。只会从哗众取宠中寻找噱头,是可怜而又可悲的。
陆湘敏 光明网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