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3日全新改版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吴永奎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一直秉承“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办报宗旨和使命,以严谨务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传递中国的声音。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不断提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打造一份国际化的英文媒体刻不容缓。为跻身于国际英文媒体行列,扩大海外舆论影响力,从今年1月3日起,《中国日报》将实行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由目前的16版增加到24版。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表示,此次《中国日报》改、扩版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在中国日报社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改扩版旨在增强《中国日报》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报纸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海外的舆论影响力,使《中国日报》在国家对外宣传的格局中更加主动、高效和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据了解,改、扩版后的《中国日报》将重点在打造精品新闻栏目、设计更加时尚的版样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和突破。
新版《中国日报》在创设精品新闻栏目方面将不遗余力。即将增设的“深度报道”“新闻聚焦”“政策解析”“今日观点”等精品栏目,突破了因袭多年的平面化、简单化及两极化的新闻思维习惯,向海内外读者提供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国际新闻解读和背景阐释。同时,《中国日报》在继续办好评论版的基础上,将增设言论版,邀请国外知名的政论家等舆论领袖在言论版开辟专栏,以便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履行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
在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及内容建设的同时,《中国日报》在版面设计上也精益求精。经过改、扩版的《中国日报》将融入许多国际大报流行的设计元素,融时尚与便捷于一体,以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读者亲和力。
在《中国日报》改、扩版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而为新版《中国日报》构建立体式对外宣传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版《中国日报》将设立包括“网站导读”“博客互动”“网络调查”等一批报网互动栏目。不仅如此,《中国日报》网站还将建立针对国际重大新闻的分类聊天室和讨论区,设置各种在线调查,与网民展开全方位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中国日报》还将在创新策划机制、变革报道视角方面进行革新。改版后的《中国日报》将更加注重新闻反应速度。通过报社、部门、采访小组三级策划机制和对国际舆论的全天候跟踪,《中国日报》力争在第一时间充分报道我国对国内、国际新闻事件的政策、立场,做到先声夺人。
与此同时,《中国日报》还将采用逆向思维模式,从外国读者的视角和阅读习惯出发,组织中国新闻报道。
为保证改、扩版工作全面顺利实施,中国日报社对新闻报道的流程管理、国际采编队伍建设以及报社的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革新。
《中国日报》积极学习世界知名早报的办报模式,规范编务管理流程,对采编流程进行“后倾”安排,将大部分采编人员的工作时间后移,对早间新闻进行即时更新,并对下午及晚间新闻进行深度加工,以尽量克服国际新闻的时差问题。这项工作为推动报纸的海外发行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改、扩版的筹备过程中,《中国日报》在总结25年来雇佣外籍编辑经验的基础上,在一线采编岗位中大量使用外籍专家,聘用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国具有丰富英文媒体工作经验的高级编辑和记者,建立起一支由30名高级编辑和记者组成的外籍采编队伍。这支外籍采编队伍将在不同层面上参与《中国日保》新闻报道的策划、编辑和写作,以便为国内外读者提供更符合其阅读习惯的新闻报道。
以此次改、扩版为契机,《中国日报》还引进了企业化管理模式,设计了新的采编职级、薪酬管理、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淡化官本位色彩,为编辑记者设计了职业晋升的阶梯。同时,《中国日报》还实施版面主编管理模式,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采编能力出众的新闻人才提拔到主编岗位上,以完善报社梯次人才发展战略。这种企业化管理模式将极大地激发采编人员的工作激情。
此外,《中国日报》还发挥在欧美等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并充分利用举办“北京—东京”中日论坛及跨国公司总裁圆桌论坛的经验,就重大国际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和舆论领袖,通过论坛的形式,直接提升外宣效果。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