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甲》《秦始皇》风行海外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李立
展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两大力作——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Th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和歌剧《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上月同一天登陆北美,在美国刮起一阵“中国旋风”。为了满足西方观众的需求,采取普通话配音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配备了英文字幕。而《秦始皇》则采取了更加大胆的“西化”之举:史无前例地邀请西方歌唱家用英文演唱这部中国古代“史诗”,将浓郁的东方韵味和地道的英语唱词融为一体。
无论是配备英文字幕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用英文演唱的《秦始皇》,都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世界、进行中西方文化沟通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正日益频繁地走出国门。除将中国古典名著英译到西方外,其他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也陆续登上国际舞台。早在1998年,英文版《牡丹亭》(Peony Pavilion)就曾在美国演出并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该剧采用了美国汉学a家Cyril Birch的译本,而作曲者正是为歌剧《秦始皇》谱曲的谭盾。在国内,北京长安大戏院也曾在去年上演过双语京剧《碧波仙子》(The Fairy of Azure Lake)。而在影视作品方面,配备英文字幕已成为业内惯例,以实现“全球同步上映”“冲击奥斯卡”的目的。
据了解,中国电影对白往往含有汉语成语、典故、俗语,以此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有时这会造成西方观众对剧情理解的障碍。《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一部以中国唐代末年为历史背景的宫廷大戏,有部分台词带有浓郁的中国色彩,特别是影片开头每个时辰打更时喊出的古语,更是韵味十足。例如:“风雨如晦,朝野满盈。平旦,寅时。”这段台词的英文字幕被译为:“The Day breaks/The court presides/Peace to all/It is the Hour of the Tiger.” 著名典籍英译专家、《大中华文库》作者之一汪榕培教授告诉记者,“风雨如晦”原出自《诗经郑风风雨》,意思是“风雨交加,像黑夜一样”。“朝野满盈”意指“宫廷内外的风雨都很大”,也可理解为“人很多,要上朝了。”这两句台词的英文译文虽不准确,但字幕翻译并不需要中英文完全对应,因此译文尚可“达意”。“不过将‘平旦,寅时’译为‘Peace to all/It is the Hour of the Tiger’却是错误的。”汪教授说。 “平旦”和“寅时”都是我国古代的计时方式,表示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第三个时辰,即凌晨三至五点。前者是“天色”计时法,后者是“地支”计时法。汪教授建议此句可译为“Four O'clock/ Four O'clock”,西方观众即可领会其意。与此类似,影片中其他时辰如“申时”的译文“the Hour of Monkey”都会令西方观众感到匪夷所思。
上述翻译造成的误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社会时的一大障碍。但融东西方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歌剧《秦始皇》做出了大胆的创新。该剧由我国知名作曲家谭盾作曲、华裔美籍作家哈金编剧、张艺谋导演、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担任第一主角。尽管美国评论界对其褒贬不一,但这部歌剧却在美国社会中引起了极大轰动。该剧继承了西方的歌剧传统和京剧的传统,且全剧基本上是全英文演唱,只有启幕时一位阴阳巫师有一段中文的京剧唱腔。该剧词作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哈金表示:“写作的过程,我完全用英文思考,落笔时也全是英文。……用英文描写中国人物,我的思绪上并没有抵触。但在许多地方,又必须融入中国味。比如高渐离与公主在长城边唱的咏叹调,有点民歌风味,像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这种歌词十分新鲜,带有异国情调。”
哈金还表示,歌词必须有趣且通畅,不能全为标准的英语。“对我而言,语言不是问题,最重要是富有诗意,但也不能太诗情画意。太复杂的词,演员唱不出来。意大利歌词中,每句的结尾字,几乎都是开口音,唱来好听。但英语有太多词,比如smooth,又好比grief,根本无法唱,很不好听。后来我将grief改成了sorrow。我从没有用过这个词。”
在谈到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造成的文化差异时,汪教授对记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将中国文化的概念介绍到西方是有益的。”但他同时表示,用英文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不宜为单纯追求中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习惯而使西方读者或观众感到费解和难以接受。就翻译而言,译者通常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段。归化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尽量使用目的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形式,以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容易适应译文,不会产生陌生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尤其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内学者都致力于中国作品的外译工作,例如杨宪益先生、汪榕培教授和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等。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还专门设有典籍英译研究所,从事将中国典籍译介到西方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许多有着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人士如卢燕(上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的华裔影星,曾在美国出版《京剧选译》)以及部分海外汉学家如葛浩文(美国圣母大学教授,曾翻译老舍作品等)也扮演着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的“文化使者”的角色。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