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合作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中学 潘林英
如今,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合成、注重群策群力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笔者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就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探索和反思。
浅析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笔者通过一年多的观察与实践,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较为低效,主要有五个根源:
根源一 :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室里时常鸦雀无声,小组成员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着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原因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到位、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学习的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得力、活动前没有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等因素都有可能抑制学生的活动热情。
根源二 :学生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发挥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自由发言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差的学生,导致前者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后者则成了“陪衬”。
原因 :教师往往很少结合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分组,组员的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从而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能形成民主、平等、竞争、合作的观念。
根源三 :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者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当前环节,进入下个教学环节。
原因 :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而课时有限,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很难保证为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
根源四 :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
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的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思考下一个环节的内容,很少有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原因:教师对合作学习中自己角色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没有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根源五 :教师评价不全面
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原因:教师由于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认识的片面化,容易走入只重视对小组整体和合作成果的评价这一误区。
改善合作学习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 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标向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 优化分组,明确分工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理分组是关键。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1)按座位就近组合: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
(2)学生自由组合:学生讨论某一话题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
(3)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组合:水平相近的学生合作可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统一的进度和方法学习。
3. 确定内容,精心设计
合作学习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把握难度,过难会出现合作不主动、冷场现象;过易会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内容的选择、设计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英语知识水平。
4.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独立思考之后,才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现有问题作出分析,形成自我见解。这样小组成员交流时,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5. 评价机制合理健全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小组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能激发每个组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6.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意识到在一定语言情境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英语教师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