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加强师生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本文作者: 21ST
     编者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共涵盖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5个板块,其中教研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隐喻的主观性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文化误译图式分析等话题。下面,编者将本期论文视点简要介绍如下:   关于英汉拟人表现法使用的量化对比研究至今尚不多见。据统计,有两位长期从事政治和外事翻译的专家程镇球和王弄笙曾先后三次论及英汉拟人法的使用,并有量化的结论。   《词汇化拟人和修辞性拟人》的作者认为,拟人可以分为两类--词汇化拟人和修辞性拟人。英汉语法特征与语言心理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词汇拟人功能的差异:英语动词系统中拟人表现法词化程度高,而汉语指称系统中拟人表现法词化程度高。至于修辞性拟人,英汉语则具有共性。英汉拟人都是抒发强烈感情、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式。   中国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英国语言学家Rod Ellis曾于1990年在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一书中对比过课堂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语言学习,提出课堂环境中的正规学习与自然环境中的非正规学习存在心理上的区别。 《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作者运用美国心理学教授John R.Anderson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和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探讨了输入、输出在课堂教学下的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输入并不能保证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输入与输出的结合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近20多年来,翻译研究出现了从重视语言技能的转换到更重视文化传承的转换,上世纪70和80年代在西方出现了“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翻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交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影响译者策略取向和读者接受的“文化距离”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译者的面前。   在《文化距离与读者接受:翻译学视角》一文中,作者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距离现象,并指出文化距离是读者接受译作的关键。作者认为,译者在着手翻译时要“选择”读者,“适应”读者,立体关照读者,提升与“苛求”读者的期待视野,超越文化距离,争取更大的读者群,扩大译作的接受阈,延长译作的共时和历时寿命。   美国著名当代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以描写中产阶级婚姻与家庭生活而闻名。在他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厄普代克出版了50余部作品,曾多次荣获美国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约翰厄普代克小说中的基督新教》一文的作者指出,除了婚姻家庭主题外,厄普代克还擅长以宗教为主题进行创作。作者认为,在厄普代克的多部小说中,我们从他对美国基督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描写和刻画中不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新教在当代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当代美国文化。   本期,编者特为读者选登《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两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研参考。   目录(2007.2)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词汇化拟人和修辞性拟人--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   
/ 邵志洪
  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 魏在江外语教学研究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 李绍山 李志雪
  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   / 李素枝
  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   
/ 顾琦一
  翻译研究 文化距离与读者接受:翻译学视角   
/ 屠国元 李静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在新时期的汉译   
/ 孙会军 徐姗姗
  从等值、等效到对应--变化中的现代翻译研究观念与方法论   
/ 范祥涛
  论辨识话语主体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   
/ 赵红文
  化误译图式分析   
/ 杨仕章 牛丽红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乔叟与欧洲中世纪后期悲剧精神的复苏   
/ 肖明翰
  马克思主义莎学的集大成者   
/ 李伟民
  “新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叙事学”?   
/ 张继军
  数字“三”在日语中的运用及其文化伴随意义   
/ 张秀华
  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 模式对比研究 20世70年代以来,由于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未能得到,不少学者始向堂教学程的研究。我国堂教学程的研究从上世末始,但多数理探,很少及外堂上生之的互模式,以及不同的模式如何学生英交能力生影。随着我国大学英教学日益重学生英交能力的培,越来越多以英母的教(外教)始参与我国的大学英教学。但是,以英母的教是否会英堂的交互模式生影?于一,学界迄今并没有行充分的研究。   本文用分析的方法,以英母的教和中国教的大学英堂行比研究,旨在堂中的生交互模式有无著差,以及不同的交互模式学生的交能力生怎的影。   1.研究问题   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三个:   (1) 本族英教与中国教的大学英堂上生交互模式是否存在著差? (2) 堂中教与学生所出的数是否具有著差? (3) 不同的交互模式学生交能力有何影?   2.被试   本研究及上海所大学非英一年8个班的英精堂。其中,4个班由英母的本族教教,其他4个班由英非母的中国教教。所察堂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多数学生年在19左右,且已学6年以上的英。   3.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 了真、全面地反映各个堂的互情况,我采用了自然察的方法。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堂音,教只作助的研究手段。我所的8个班分行了45分随堂听、音、做,然后将音写成面文字以便其行系的分析。   4.研究结果 研究,教学生教(TST)交互模式在中国教的堂上出的率明高于以英母的外籍教堂;堂在教学生所出的数方面没有明差。同研究,由学生的模式能促学生的堂参与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能力。因此,教造良好的堂气氛,鼓励学生在堂上,使学生成堂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被的知接受者。   研究示,学生的参与程度似乎与教的母是否英系不大,而可能与教的性格、培以及教学有一定的系。因此,在外教引方面,高校不盲目地全接收,而考以上因素,尤其是外教的教育背景及教学,使他我国的大学英教学真正起到的作用。本研究由于本小,察短,研究果作有限的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素枝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 发展:回顾与展望 心理言学自20世70年代末介到中国后,在短短20多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些成果被广泛用于外教学践,提高了外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我也注意到,去的研究尚存在多和不足,需要今后逐加以改和克服,使个年的学科在中国不断向深展。   1.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1) 20世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介、引和吸收段,学者主要向国内介了心理言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初探了心理言学与外教学的系。   (2) 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研究起段,在介西方心理言学研究成果的同,基性研究有所加,性研究所占比例增大,研究成果不断用到外教学的不同方面。 (3) 90年代中期至今快速展段,心理言学研究入一个全面展期,研究域和研究深度都得到了展,用范及外教学的各个方面。   2.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去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心理言学研究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的程,研究伍逐壮大,研究成果日益富,些研究成果在教学践中得到了广泛用。但是,我也看到,心理言学研究,目前无是在基研究方面,是在用研究方面,无是在研究广度、研究深度,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存在多和不足,得我真思考。   (1) 在研究广度上存在失衡象。心理言学及言理解、言生和言得三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言理解方面,而言生和言得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2) 研究深度不。然学者行了不少基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理模型,但些模型往往是借西方学者的模型,或原有模型稍做修改,原性不。   (3) 性研究所占比例低。国内学者行的研究大都以重性主,或者停留在个人的思考上,在研究上不密,因而研究果服力不。 (4) 研究方法比一。国内心理言学研究往往借用国外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新不,在一定程度上制了研究的展。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研究条件有限,不是硬件是件都很得到保。外,也有些研究者心理言学学科的性并不真正了解,或缺乏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的知。   3.今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基研究,言的理解、生和得程行全方位的探,了解其本、律和特点。 (2)加不同言能力的注。除了的研究之外,当加写作、听力、口、翻等方面的研究。在用方面更有意地面向言教学,合言文字的,更全面深入地和示学和使用言的心理程、知基及有律。   (3)在研究方法上要有所突破。除了借西方之外,国内学者也有所新。除了方法之外,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算机模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以不断深入了解生在人大个“黑盒子”中的各心理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李绍山 李志雪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