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文作者: 文/ 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
新闻回放
两会期间,我国英语教育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据《京华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发言时指出,现在教育中过分重视英语教育的做法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朱清时认为,日常教学中英语教育已经超过正常比例,几乎到了强力轰炸的地步。此前,海南政协委员、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也提出:国内高校没有必要在所有专业开设英语课程。他们的呼声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不过,从目前状况来看,问题本身还须“正名”。也许,我们应从就事论事转向更深层次的讨论。
笔者认为,一般所说的大学英语实际上是指大学公共英语,广义的大学英语还包括大学专业英语。大学公共英语是学校公共英语的一部分,学校公共英语还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公共英语,整个学校公共英语要开设十几年。
如果我们从学科或科目角度看,除了数学、语文的学习年数勉强可以与公共英语相比,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年数与之相比都不是一个数量级。无论是从语言交流角度,还是从专业知识角度看,公共英语作为一个普及性科目,花费这么长的学习时间都会遭到质疑。学生投入如此大的精力掌握英语,真的取得了应有的学习效果了么?
更重要的是,就大学而言,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显然,专业课或核心专业课应该是必修课。至于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基础课,在理论上都不应该列入必修课,而应该是选修课。为什么?因为第一,专业基础是难以准确界定的,其范围往往相当宽泛,且与其他学科之间常有交叉。第二,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基础,他们可以由不同的途径解决专业基础问题。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基础课学习,有的学生则未必如此。第三,世界知名大学开设必修课的比重只占30%左右,而我们则高达60%。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国外大学的许多必修课与我们的必修课不是一个概念,实际相当于我们的限定选修课,即从若干类(领域)或若干个课程中选择某些课程,因此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显然,无论是从专业学习需要角度还是从专业实践需要角度看,大学公共英语应该成为选修课。第四,目前大学公共英语的必修课的地位是由政府规定的。政府的这种做法从某种角度上讲是越位的行为。它既不符合高等教育法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的法人自主权要求。
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大学都必须开设大学公共英语,因此中国大学教师中英语教师的比例要超过所有其他学科,数量众多且质量不一,造成了大学公共英语的低质教学。这既浪费了教师的资源,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造成大学专业英语教育资源的欠缺甚至是严重欠缺。因此,与其说是学生与社会需要大学公共英语,还不如说是政府与英语教师需要大学公共英语。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曾经轻视英语,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我们过度重视公共英语(甚至轻视母语),把英语看得高于一切,难道不是矫枉过正吗?
英语固然重要,但并非对每一个人都是必需,也不是对每个人同等重要,社会是有分工的,分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切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