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语言学研究历史回顾与趋势展望

本文作者: 21ST
     《外语教学与研究》   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   1.语言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   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向纵深发展,对本学科的研究越挖越深;一种是横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种种复杂的语言问题。前一倾向较多地出现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后一倾向较多地出现于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就语言学科的发展而言,今天跨学科发展比单学科发展趋向更明显,规模更大。   2.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认知科学主要研究心智功能,如记忆、学习、象征思维和语言习得,直到Lakoff、Johnson和Turner等人对隐喻的研究,才开创了认知语言学的新纪元。Lakoff等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文学中的修辞形式,更是人类扩展语言的必要手段。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两个不同义域探索其常人所未注意到的相似点。语言中使用隐喻,首先是人们在概念中已经产生隐喻。从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到,不同义域之间的事物是可以相互联系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自1994年以后,认知语言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Fauconnier先后发表《心智空间》(1994)和《思维和语言的映现》(1996)两部专著,其中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即概念整合是人类所特有的心智运作。从此,概念整合理论成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语言学研究中跨学科的倾向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没有技术就没有现代意义的语言。这是因为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最初只有言语(speech),人们通过互相说话进行交流,由此提升的知识全赖记忆。技术的进步导致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进入跨学科的阶段。   4.语言学和符号学研究本身的发展   我们讨论语言学时,很少局限于句法学,而是从语义学、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语用学等各个学科通盘考虑。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便是为了解释人们如何发现、制定、解释和使用语言符号。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胡壮麟
  《中国外语》   语言本质的另一种诠释   ——互构语言学(Inter-structural Linguistics)评介   1.互构语言学的起源、定义与内涵   从人的视觉去研究语言结构和存在关系的语言理论,叫互构语言学。互构语言学的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模拟存在,也反作用于存在,重新拟构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与客观环境条件使语言结构在与存在互构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区别,因此产生出不同的语言结构。   2.人类探索语言本质的历程和对语言的基本认识   语言的起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具体语言”的形成,另一个是指“人类语言”的起源。从古代到上一世纪,影响比较大的起源理论主要有摹声说、感叹说、社会契约说和手势说。   3.互构语言学理论主干与主要观点   (1)主体心理感知锋理论对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解释   主体心理感知锋指的是主体(说话人、思考者、描述者)对事物的注意焦点。用主体心理感知锋的特点来解释句子的构成,我们会发现句子中各个词素的位置之所以有先后顺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体心理感知锋运动顺序的结果。主体心理感知锋理论成功解析了人们语言使用中的乱序现象、倒装现象、语言障碍者表述、不同语言使用者简单交流以及人类教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语言时听到的词节顺序之谜。   (2)互构语言学对普遍语法的解释   在互构语言学看来,人类语言之所以有普遍性,是因为它本来就存在的“缩影式抽象化”。尽管人类的语言在微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千差万别,在宏观上却又先天地具有普遍特点。这种普遍特点表现为普遍的语音特点、语义特点、语符特点和语法特点。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邱立中
  《中国外语》   语言学研究与现代科学发展   1.语言有共生性、共融性极强的优势   由于语言的共生性与共融性极强,许多问题可以“交由语言去处理”。首先,我们从“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的高度,来审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学由于受其他相关学科影响,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创建了许多新的学科,协同解决学术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20世纪以来,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模糊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等(伍铁平,1994)。这些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又推动着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向深层逼近,向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渗透,产生影响整个时代的新兴学科。   2.学科交叉研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   交叉学科的产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渗透,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理论和时间的证明,形成有效的科学分支。作为一般的外语工作者,很难插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中那些借助语言学发展、深化研究的课题。但作为语言的基础研究,比如研究语言与教学、语言与文化、语言规划、语言信息处理等等,仍可找出一些新鲜的课题。外语人必须从科研方法上,尤其从跨学科研究的意识上,加强自我修养与实践,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跨学科”一词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始用“跨学科”代替“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对于新兴外语学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分化,而是把现代科学发展相关因素融入到一个新兴学科里来,使之更具科学性、实践性,使学科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文不是把语言学凌驾于一切学科之上,而是讲它在信息时代所承担的重要导向作用,希望大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认识语言和语言学的地位。   
《中国外语》主编 张后尘
  自然语言处理的历史与现状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Bill Manaris曾经给自然语言处理提出如下定义:“自然语言处理可以定义为研究在人与人交际中以及在人与计算机交际中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学科。”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可以大致上分为3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1.萌芽期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个时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萌芽期,有三项基础性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第一项是A.M. Turing算法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第二项是N. Chomsky关于形式语言理论的研究,第三项是C.E. Shannon概率和信息论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自然语言处理明显地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符号派(symbolic),一个是随机派(stochastic)。符号派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50年代后期以及60年代初期和中期Chomsky等的形式语言理论和生成句法研究;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研究。随机派主要是一些来自统计学专业和电子学专业的研究人员。   2.发展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格勒诺布尔医科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自动翻译中心开始了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的实践,机器翻译的研究者认识到,机器翻译中必须保持原语和译语在语义上的一致,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机器翻译系统应该把原语的语义准确无误地在译语中表现出来。这样,语义分析在机器翻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繁荣期   自1989年以来,机器翻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其重要标志是在基于规则的技术中引入了语料库方法。随着机器翻译新纪元的开始,自然语言处理进入了它的繁荣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5年(1994—1999)以及21世纪初期,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概率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几乎成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标准方法。其次,由于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量的增加,使得在语音和语言处理的一些子领域,特别是在语音识别、拼写检查、语法检查这些子领域,有可能进行商品化的开发。最后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语言处理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冯志伟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