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36小时翻译地震搜救手册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5月14日早上8时,在四川5.12地震的两天后,一本由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编写的《地震搜救手册》(Earthquake Search Strategy and Tactics)的中文译本由国内知名网络社区翻译平台--译言网站火速完成并于第一时间发布。据悉,《地震安全手册》(Earthquake Safety Checklist)、《灾后疫情分析及防治手册》(Epidemics after Natural Disasters)等资料也已陆续完成翻译并发布于网站中。
据了解,地震发生两小时后, 译言发布了"紧急呼吁译者参与本项目的翻译"招募书,立即成立了翻译项目组。项目组成员找到由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编写的《地震搜救手册》等英文原文资料后,便开始招募志愿者展开翻译工作。据悉,目前项目组已翻译了一系列与搜救赈灾相关的资料,包括地震搜救、地震安全、疫情防治等。
该网站翻译项目发起人"雷声大雨点大"向记者介绍:"经过十多位志愿者的接力翻译和校对,这本手册在36个小时内经历了三校三改,是网站有史以来完成最迅速的一个翻译项目。"谈及翻译手册的目的,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一些搜救人员,特别是大多数志愿救援者并不具备正确的地震救援及安全知识,由此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译言会尽最大努力把中文译本传递给有关部门。
记者发现,除译言外,在不少翻译论坛或网站中,很多热心网友自行翻译并发布了由国际组织编写的地震资料。
青翼社工网发起了"翼起美丽"计划,组织网友翻译了一系列心理干预、社区重建等灾后重建资料。这一计划得到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的140多名志愿者的热情响应,志愿者被细分为资料收集、翻译、排版等小组。青翼社工张兆伟告诉记者,在3天时间内,志愿者共翻译出近5万字的英文、日文等资料,覆盖了美国9.11应急重建、日本地震灾后以及我国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资料,共约100余篇。
尽管这些译文质量参差不齐,但充分体现了网友们的赈灾热情。据专家介绍,同各学科的专业英语一样,地震类科技英语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词汇和术语,其语言具有用词严谨、句式长、被动语态多、虚拟语气现象频繁等特点。
科学出版社编审、国务院"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网站翻译名家陈养正教授告诉记者:"这些资料的译文质量总体不错,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群策群力译成这样确实不易。中译本较好地做到了通顺、达意这一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并适当体现了'雅'。例如,译文贴切地运用了汉语成语'未雨绸缪'来形容该手册的功能与作用'This booklet is designed to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plan for and survive a major earthquake.'。'雅'对于科技翻译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专家认为,翻译地震类科技文献的译者应具备地球物理学相关知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一些专业术语时,译者应当查询权威的科技术语词典,如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的《地质学名词》等,以避免犯科学性和技术性错误。
"应当重视的是,翻译须忠实于原文但不可'愚忠'。文章中的词句错误司空见惯,有排版印刷的错误,也有原作者的笔误。曾有一位美国地质专家在编写一本知识手册时,将震中(epicenter)与震源(earthquake focus)的解释正好颠倒了,我在翻译该手册时,并没有单纯忠于原文,而是在译文中及时纠正了错误。"
据专家分析,在对地震类科技英语的句式处理上,不少网友翻译得当。这类英语的语言特点在于长句多、被动语态多、组合词多、虚拟语气多。一些翻译水平颇佳的网友采用了换被动为主动、词性转换法、增词法等科技翻译技巧,值得其他同行借鉴和学习。
"当然这些译文中也有不准确或漏译之处。翻译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译者要进行'逻辑分析',也要进行'语法分析',这样才可以掌握翻译中的辩证关系。"陈教授说。
常见地震术语英译
震中:epicenter;earthquake epicenter
震源:earthquake focus
震级:magnitude; earthquake magnitude; seismic(<地>地震的) magnitude
震区:earthquake region
地震带:seismic belt; earthquake zone
地震烈度、地震强度:seismic intensity; earthquake intensity
余震:aftershock
震觉:seismaesthesia
震情:seismic regime
地震仪:seismograph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