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下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利用英语教学 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作者: 文/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一中 魏振燕
摘 要: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中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文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自身修养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核心,德育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渗透到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那么,教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涵盖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内容,渗透了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强化其感染力。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在讨论中得到升华。

例如,学生学习了人教版《高三英语》第一单元Lesson 2中的Madame Curie一文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事业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献身精神,教导学生为国家的强盛兴旺发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又如,学生学习了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九册Module 2中的DNA - the secret of life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了解DNA研究的现状、最新成果并对这一高科技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导学生辨证思考转基因、克隆等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负面效应以及相应的道德挑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再如,学生在学习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九册Module 3中的The Qin Tomb and the Terracotta Warriors一文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秦朝的皇陵墓和兵马俑,并对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与过进行剖析,了解劳动人民为中国古代文明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思想。

二、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走近学生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以蓬勃的朝气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之中。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英语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很多,如对话、短剧表演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开展快速阅读、复述、背诵等活动,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双人、小组、集体比赛等形式,既能满足中学生的好胜心强,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还可以设计—些趣味英语抢答赛、单词默写竞赛、找错误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话剧比赛、小组对抗赛等,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通过竞赛,生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学习英语的动力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客观上还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听的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多听的习惯,并给学生传授听的方法和技巧。笔者经常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并且鼓励学生每天收听英语广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一些英文电影。

说的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流中大胆发言,发言时要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笔者经常利用课前三分种Free Talk的时间,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每堂英语课前三分钟的自由谈话中,学生可以讲小故事、小笑话或者就当前发生的热门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读的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鼓励学生跟着录音机阅读,模仿其语音、语调。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对于不准确的发音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对于写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同时,笔者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侧重点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学生要在语境、活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新单词“journalist”(记者)时,笔者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journalist?Would you like to be a journalist?”学生回答时谈到了“可以挣很多钱、出国、接触人群多、很辛苦……”当时正处于北京申办奥运会期间,笔者趁机教育他们,当一名记者可以报导我国运动员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好消息,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在学习了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五册Module 2中的课文The Human Traffic Signal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织一个采访,其中一位学生扮演记者,一位扮演Timoteo,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了乐于助人的品质与思想。

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境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多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上课时充满了激情。

四、以身作则

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

其次,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反应,使学生更加爱教师、爱学科。

再次,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五、组织课外活动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如举行英语朗读比赛、开办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在学习了外研版《高中英语》第四册Module6中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一文后,学生了解了天池水怪这一自然界的不解之谜。在周末的英语角中,笔者把Do you think there is a monster in the world? Why?列入学生讨论的话题之一,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探索自然界的精神。在周末,笔者还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美国励志电影,增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播映后,笔者鼓励学生学唱其主题歌,学生唱的时候很振奋,尤其是唱到When life is a hard game, you don’t blame. No matter how bad or rough, you never surrender.这几句的时候,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精神振奋,被李小龙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发展了兴趣,深化了对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的理解,内在激情升华为道德意志,并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合理设计,找到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地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做到既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又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英语教学与品德教育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