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新探索

本文作者: 文/深圳市红岭小学 徐永红
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将学生对外语的接受程度比作一扇“窗户”,那么其在十岁前则拥有一扇开启度最大的“窗户”。一旦接受新语言的“窗户”关闭了,那么学生无论学习母语还是与母语类似的语言都将变得困难。最佳学习期原理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记忆力以及对语言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最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点,对其加强英语训练,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笔者从1995年起在当时任教的翠竹小学参与深圳市罗湖区教研室组织的“跨学科双语教学” 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汉、英两种语言教学,将英语作为“科学”等部分学科的教学语言、部分课外活动的组织语言及活动语言。在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段通过两种不同的语言信号,采用科学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鼓励其吸收多元文化,全面提高素质。这些举措让学生们多了一双眼睛看世界,多了一对耳朵听世界,有助于将其培养成具有“祖国情怀,世界视野”的新人才。

一、特区环境背景支持

“跨学科双语教学”有着全球性研究背景,在国内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已显示出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壮大,打开了国人看世界的“窗口”,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向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大都市迈进。这一过程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各类专业人才,即双语人才。双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因此,在深圳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汉英双语人才,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国际性人才的需要。

当把目光投向世界时,国内教育者发现“双语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国外同行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双语教育”理论和经验。新加坡政府在1946年颁布的《十年教育发展计划》中提出了双语教育政策,并于1966年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双语教育”已成为新加坡教育和教学的一大特色,有利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印度也开展了“双语教育”。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他们拥有一大批精通外语的知识分子和国际化人才,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先后获得过六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在中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双语教育”不无关系。另外,在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也已成为其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把目光投向中国时,国内教育者发现,首先有必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即“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双语教育”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外部环境、政策和经济等,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教育工程。而“双语教学”只是“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中国的国情有别于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我们是以汉语作为基本交际语言的国家,不可能开展“双语教育”,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需要开展“双语教学”。我们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其本质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英语教学。双语教学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是由于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传统英语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英语的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特点。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语言交际的机会,缺乏学好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外部环境。实验之前,研究者对当时学校的英语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应试、轻实用。

英语教学中侧重知识的灌输,忽略技能训练,没有将英语作为技能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语言看待,而是沿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前行。

2.重模仿、轻交际。

教学严重忽略了语言的交际性功能。

3.起步晚、收效微。

在小学高年级才开设英语课,而且一周只安排两节课。学生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段,同时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学习效果不佳。

4.内容不足、节奏缓慢。

语言输入效果明显不佳,学生无法有效地输出所学语言,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5.模式单一、缺少实践。

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很难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6.观念陈旧、方法落后。

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情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英语学习成为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7.评价方式单一。

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手段,而且一律以笔试的形式进行。

二、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

在分析和研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了双语教学实验的主要模式:构建“结构型沉浸式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跨学科双语教学”)。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适度使用英语。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在英语和科学的课堂上,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只用第二语言交流。课外活动中,师生最大限度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沟通。但是在其他所有学科均使用母语进行教学。笔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研究“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 ”的科学性与在特区实施的可行性。

2.研究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3.研究双语学习中“多米诺效应”的产生。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外语并运用外语学习其他学科,会不会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产生负面影响?学生较早学习英语是否会对母语产生负面影响?

4.研究英语教师培训与发展模式。

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是以两种语言作为学科教育的教学媒介。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语用能力”的双重目的。因此,要保证“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必须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拥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双语教学的核心基础。

2.必须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

3.学校必须具备较好的教研基础。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将会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实验过程中将会得到各方更多的支持,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4.学校必须具备先进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双语教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双语教学是一种情景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双语教学提供虚拟环境。如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双语教学创造远程语言氛围,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双语教学创造互动的教学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双语教学语言环境的缺乏。

三、模式的具体操作

1. 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以“科学”(Science)等学科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习惯。以任务为基础、主题为线索、课堂活动为手段,辅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实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最佳途径,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大语言的输入量。

让学生的大脑频繁接受两种不同语言信号的刺激,激活大脑思维,促进英语和母语的良性发展。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展外语实践的空间,拓宽外语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和英语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上,也要帮助其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文化。培养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充满自信地与人顺畅交流并和谐共处。

4.创设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跨学科双语教学”实验中,课题组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将“情景教学”与“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创立了“情景反应活动法”,坚持“情景复现、情景感知、情景操练、情景输出”。设置情景,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首先,创设直观交际性情景,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教师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组织问答,让学生进行听英语做动作、听英语猜情景、听英语找实物等以训练听力为主的练习,力求做到理解无误,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在一系列的听力反应训练中,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新语言传递信息、开展活动的意识。

其次,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表达。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基本的句型和词汇进行有意义的课堂交际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英语”过渡到“主动地用英语”,积极交流信息、解决问题,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同时,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采用手势或身体语言,让学生模拟各种角色,体验各种情感,边表演,边说英语。在活动中训练,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大脑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学习效率倍增。教师们积极拓宽教学空间,坚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原则,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日、英语沙龙、英语广播、英语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担当英语值日生、撰写英语日记、讲解英语故事、参与英语辩论会、创办小小英语报、为英语电影配音等。教师将英语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去工厂、农场、植物园参观学习,去各种青少年培训基地参加训练,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写成英语短文、小诗或故事。以上举措使有限的课堂学习无限延伸,使学校成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课题组采用的科学教材是Longman Science。Longman Science的教学是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打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科学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大气污染等。教师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简单的自然知识讲解,更不能将其设计成纯粹的语言知识课,而要把它作为一个“点”,让学生从这个“点”出发,将知识和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用英语对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思考和交流。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创造性英语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做法如下:

(1)情景呈现,科学实验。教师模拟自然情景,科学地组织各种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结合学生已有自然常识,边展示边说英语,要求学生既要看懂实验,又要听懂英语,力求做到实验直观生动,英语简明易懂。

(2)听说为主,适当认读。教师利用学生对自然常识的好奇心,从“看懂”“听懂”入门,及时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在学生认读一些常用自然词汇和基本句型后,教师将这些语言尽可能形象化,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运用“情景反应活动”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并灵活采用手势或身体语言,让学生边表演,边练习英语。

(3).突破局限,拓宽视野。在掌握了main points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并爱好阅读有关书籍的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中英文不限,然后在课堂上用英语和大家交流、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采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激活思维,鼓励创新。在科学课上,我们结合所学的主题,给学生提供大量的topics,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勇敢的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了Pollution 一课后,我们要求学生在所住的小区内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制定一份整改计划。我们还让学生给深圳市市长打电话,提出自己的防治城市污染的建议。在学习The Solar System 之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辩题是:人类应该/不应该寻找可以居住的星球。通过这些创造性活动,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同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又象润物无声的细雨,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大大地提高了运用英语的能力。

5. 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把每轮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强化听说,培养兴趣阶段:第二阶段(3—4年级)强化英语思维,培养交际能力阶段。第三阶段(5—6年级),强化阅读、指导学法,综合提高阶段:实践证明:这种全面发展、阶段侧重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个别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

历经十四年的实践与艰苦的探索,我们的“ 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养成了在课堂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通过调查随访,我们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接受能力和各科学习成绩都明显地优于非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双语班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上接B1版)

(3)突破局限,拓宽视野。在学生掌握了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其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并爱好阅读有关书籍的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中英文不限。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相互交流、讨论。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采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激活思维,鼓励创新。在科学课上,教师结合所学内容主题,给学生提供大量可供讨论的话题,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勇敢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

如:学习了空气污染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所住小区内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制定一份整改计划。教师还让学生给深圳市市长打电话,提出自己的防治城市污染的建议。

在学习了太阳系一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辩题是:人类应不应该寻找可以居住的星球。

通过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又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极大地提高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5.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课题组把每轮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至2年级),强化听说,培养兴趣阶段。

第二阶段(3至4年级)强化英语思维,培养交际能力阶段。

第三阶段(5至6年级),强化阅读、指导学法,综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阶段。

实践证明,这种全面发展、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也杜绝了因个别教师方法不当而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隐患。

历经十四年长期的实践与艰苦的探索,“跨学科双语教学”模式逐步走向了成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养成了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通过调查随访,课题组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接受能力和各科学习成绩都明显地优于非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双语实验班的学生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