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回归
本文作者: 文/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王辉 沈正南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新课标改革中的诸多弊端和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及高考所呈现的趋势,从课程内容、结构、选材等方面入手,分析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如何挖掘隐形信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教材 语言回归 体系化 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提出的四个有利于之一是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标改革也在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转变教学中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笔者认为,高考方案的改变不会影响考试的性质,教师现在研究的重点仍应是高考命题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 一、现行教材存在问题 现行江苏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教材在内容取舍与编排结构方面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量剧增 新教材对学生词汇量要求由1800个变为4500个,导致了词汇难度加大、学生识记困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词汇的重点把握不准,难以分辨哪些是高考必备词汇,哪些是识记词汇。 2.教材编排从单元变模块 新教材教学内容板块化,重视框架的构建安排。这样的编排形式虽然规范统一,但容易引发形式与内容搭配牵强,教学步骤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阅读材料数量不足、类型不宜等现象。 3.教学步骤设计理想化 新教材虽然在内容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但由于教学步骤设计过于理想化,并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推广。 新课标对于教学要求的提高与教材编排之间的矛盾给教师备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教学环节增多,任务加重,在工作时间内难以系统地完成教学任务。新教材中有些板块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动手的能力。但实际上,其内容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小。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回归 面对重重困难,英语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性地利用网络资源、改进现有资料、自主开发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归语言的固有特征: 1.思想认识上的回归 语言由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两部分组成,且语言能力优先于语言行为;语言习得的过程由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种循环组成。传统教学中强调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正是两种循环的最好诠释。语言的输出有赖于语言的输入,只有在语言信息正确输入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合理得体的语言输出。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任何语言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又符合语言的普遍规律,语言教学的开展自然应该遵循以上规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强调字词句、音形义的结合,培养学生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意识。 其次,中国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学生需要做好长期接受磨练的心理准备,切忌急于求成。现行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片面强调大容量、快节奏,课堂教学过于依赖电化技术。课堂教学过后,学生往往只记住了几个图片或出现频率较高的某个单词。 最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使用英语授课,让学生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正确的做法是:以语法规则为框架,以词汇、语言知识为基础,以情境、任务的设置为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在具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执行语言行为,通过语言行为巩固和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完成两个部分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语言学习的根本得以回归。 2.课堂教学实施的语言回归 (1)重视对学生基础语言、语法知识的传授和指导 目前,造成学生词汇记忆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其不熟悉音标规则,甚至对音标规则一无所知。教师应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集中补充学生的音标知识,教授学生单词构成与发音规则之间的联系,让其在记忆单词时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变痛苦记忆的过程为快乐的积累过程。 (2)重视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或虚拟的语言情境。传统观念认为语法教学总是枯燥的、不断重复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将牢固的语法规则融入到生动的交流情境之中。如果能够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设置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语法教学就不再是呆板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 (3)借助母语的结构和隐语现象辅助英语教学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在结构上都有共性,汉语在语言形态上虽然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但在文字表达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须充分利用母语与英语在句法结构、言语习惯、语言逻辑等方面的共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律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 (4)注重词形、词性转换规则的教授,使词汇学习体系化 现行英语课堂教材注重强调单词的语境特征和语义理解,却忽略了传统教学中词形、词性转换规则和基本构词法等知识。殊不知,熟知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词汇体系。 三、高考命题趋势体现出的语言回归 高考试卷对考生语言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较以往有所提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语言知识,重视对语言情境的设置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15道单选题目中有7道题目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其中第27题虽然考查动词的时态,但学生必须排除下文中一般过去时的干扰,领悟问话者关心的是对方有没有带领客人参观博物馆这一结果。此题通过巧妙地创设情景,考查了动词的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式的区别。 2.备选项的取舍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加大 有些题目所提供的备选项意义相近、结构相似,学生仅通过对选比较选项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如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第26题,题干所提供的语言背景是“今天可能打得不太好,但至少进入了下一轮”。由此,考生可以推断出,明天应该勇敢去面对,故答案是“tomorrow is another day”。 3.阅读材料注重生活化,突出语言的工具性特点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江苏卷五篇阅读理解中,有三篇为说明文体。试题的设计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通过加强非正确选项的干扰性,考查考生排除干扰、快速准确搜索、筛选出所需信息的能力。如C篇的第64题,考生只要抓住标题句,就能迅速确定整篇文字都是在为the Skywalk做广告。 四、结语 高考自主命题方案有利于各地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及高考所呈现的趋势,从课程内容、结构、选材等方面入手,分析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地挖掘隐形信息,使高考指挥棒更好地发挥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