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导向

本文作者: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苏晓军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内部正在出现一种可以称为社会转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兴趣转向了语言的社会维度,关注语言变异。本文首先讨论这一转向的理据,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国外社会维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最后对该方向研究的基本特征加以评论归纳。

在过去的几十年,认知语言学倾向于把认知看成研究的全部,而语言则是认知的一部分。传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对语言的内部变异和交际变异不够关注,语言分析或跨语言比较都是在“单一语言”层面上进行的。这种倾向势必会导致对言语社区的同质化和理想化。认知语言学如果真正坚持运用基于用法的途径研究语言和认知,就不能像乔姆斯基那样研究高度抽象化的语言,而必须探索语言的社会层面。

国外社会维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是出版于2008年的论文集《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文化模型、社会制度》。这是第一部以“认知社会语言学”命名的著作。该书的问世可以说是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这一研究动态。

我们发现社会维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1.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社会语言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是该方向研究的一大基本特征。

2.要真正理解语言的认知运作我们就不能忽视语言的文化背景。

3.认知语言学与话语分析两大传统的融合一直是认知语言学自Lakoff以来研究社会维度的有力工具。

4.其他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如Palmer将认知语言学与人类学进行整合的尝试。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