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创建新型英语教师教育平台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记者:众所周知,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一直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英语师范生”培养基地。请问,外文学院的经验和优势是什么? 王蔷教授:在过去几年,有不少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受到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和“去师范化”倾向的影响,正在丢掉原有的师范特色和优势,办起了自身并不擅长的短效课程,如法律英语、经贸英语等。与之相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在积极探索综合发展道路的同时,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努力探索教师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创新,通过重新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力求以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师教育研究为引领,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师培养质量。外文学院以“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为平台,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就启动了对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方法创新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教育环节的探索和改革。外文学院的做法突出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探索培养了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其所培养的新教师表现出了极强的教学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外文学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积极创建英语教师教育的精英团队;努力探索外语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方法;重视对师范生实践能力和新课程适应性的培养;全力推动培养与研究同步发展。 记者:北师大外文学院是如何发挥学科群体优势,努力创建英语教师教育精英团队的? 王蔷教授: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英语教学法研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对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和方法所提出的挑战,为了强化优势,整合资源,推动外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2002年外文学院成立了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以在英语教师教育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教授为核心,吸收本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了由八位成员构成的学科教学课程团队,合作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工作。 近年来,团队中有多位教师参加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课题研究,如: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的研制、世界各国外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外语教师标准研究以及中考评价研究等。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和地方新课程英语教师培训,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个,主编或参加了经教育部审定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八套,发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200多篇,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言。近年来,教师们还出版了多本教师教育专著和培训教材,为国家基础外语教育和教师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和国内英语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教师教育者,团队成员始终坚持将英语教育新理念与国内英语教育实际相结合,多年来与一线教学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通过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教法研讨、教学观摩课分析、网络研讨等多种途径与一线教师保持平等对话,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与教研和教师的密切合作,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课例资源,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录像课、说课稿、以及教案设计,使教师培养和学术研究都有了扎实可靠的实践基础。 记者:外文学院是如何努力探索英语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全面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王蔷教授: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研究团队成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针对英语教师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后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别加强了对学生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增加了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和研讨,更新了英语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很快成为了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的新生力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骨干。概括而言,北师大外文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对教师职业的正确态度。外文学院平均每年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110多名,其中95%以上的学生都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学生通常在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初期,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乏味平庸。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成为教师关注的首要任务,并把这一任务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贯穿始终。为了避免专题式说教引起学生反感,外文学院采用播放优秀教师电影、优秀教学录像、请优秀一线教师讲座等方式,在讲课、训练、实践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和讨论优秀教师的品质,深度思考教师职业的价值,实现学生教师职业观的逐步转变。课程结束时,学生真切感受到,并不是会讲英语就能教好英语,英语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职业,有着广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内涵,教育事业是值得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其次,培养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同感。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我们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了对课程改革背景、课程标准、核心理念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解读和研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观摩新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不同理念所带来的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感受,以及对学习者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学生通过对比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深刻理解了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体验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不同学习过程,教师改革了课程教学方法,着力创造具有多维目标和多元互动模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体验、参与、合作与反思中建构与新课程理念一致的教学观,促进了英语师范生对新课程的认同感。 此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优秀师范生仅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懂得一般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学会如何将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为此,教师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上,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录像观摩、教学活动设计、小组及个人微格教学等环节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之后,学生都会以2至3人小组为单位从新课程的教材中选择一课内容,讨论设计思路、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步骤,然后进行15分钟的小组合作式微格教学。教学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展开反思,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课程还通过课上讨论和课下在线研讨的方式,促进学生交流实践体会,反思过程,分享感受,共创对话式教学平台,共建平等开放的学习共同体。在一个学期中,110名学生的网上交流帖子达到近2000条,讨论的话题涉及外语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大大丰富了课程资源,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一致,学院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尤其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课程打破了以往以教学理论和方法介绍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满堂灌”或者“一言堂”,而采用了全班、小组、两人及个体等多种互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他们有义务、也有机会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课程还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个人电子档案夹对学生体验形成性评价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学生们在电子档案夹中记录了自己学做英语教师的心路历程,从生动的自我介绍到每一项精心选择的代表作,加上个人的反思,都成为了他们走向教师职业的生动记录。他们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乏味的职业。相反,他们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个能够展现个人创造力并能够影响他人和改变他人的一生的职业,无比重要和光荣。 记者:北师大外文学院是如何将课程建设与教师教育研究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培养与研究同步发展的? 王蔷教授:北师大外文学院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团队始终关注本领域学术前沿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新型英语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团队成员在承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与职前、职后教师发展及中小学课堂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在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坚持深入一线教师的课堂,共同研讨英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合作开展行动研究,建立起高校研究者与一线英语教师的发展共同体,通过学术引领、行动研究等方式将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支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团队通过系统地收集数据,记录学生学做教师的每一步发展,分析学生对职业认识的变化过程,探讨教师知识建构特点以及促进或阻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揭示出学生学习教学的本质过程和特点。研究发现,学生学做教师的过程直接受到他们做学生时学习经历的影响,要转变其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需要教师教育者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及时的反思讨论,分析不同学习体验带来的学习感受以及不同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和理论基础,讨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创造大量的对话机会,与一线优秀教师展开交流,讨论新课程理念的特点和实现方式。同时,我们指导学生动手分析新教材、设计新课程的教案,尝试讲授课程,开展同伴评价,反思效果并探讨改进的方法。通过研究,课程团队对新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特点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们看到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向教师专业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研究使我们对教师教育理论发展和方法创新做出了贡献,也使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和团队保持了强有力的生命活力。 目前,外文学院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团队立足于全方位的研究与发展,强调教学与研究并重,形成了较强的综合实力,所有团队成员都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教师教育的改革,身体力行地参与全国外语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其教学与研究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记者:请您为新时期师范生培养事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王蔷教授:进入21世纪,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教育被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师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7年,在温家宝总理的亲自推动下,教育部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在部属师范大学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工程,旨在快速提高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师范教育如何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满足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成为摆在所有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非常紧迫的重大课题。师范院校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应盲目地推崇“去师范化”道路,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教育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才是国家赋予所有师范院校的重大使命。师范院校必须在保持和优化教师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以综合化的学术研究为引领,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力求在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为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搭建平台。也只有这样,师范院校才能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才能更好地顺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和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