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野中的英文缩略词
本文作者: 21ST
据媒体报道,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日前接到通知,要求在电视媒体上屏蔽英文缩略词,转而用中文全称取代。如今,英文缩略词和惯用方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会话、媒体语言和公关广告中,重复频率极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英文缩略词呢?
在文化传播的视野中,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看待外来语。现代汉语不仅大量采纳英文缩略词,还大量借用日本汉字,大约70%以上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生活用词都来自日本汉字。外来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大、程度深,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人的语义表达。人们借用英文缩略词,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资讯和开展研究,大大推动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在IT技术、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尤其如此,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为何离不开英文缩略词呢?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出现了“信息化短板”。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按照处理拉丁字母的做法来处理汉字,弱化汉字的表义功能,把单个汉字当作字母来组词以表达事物,这就使得汉字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弱。与此同时,英文却在不断创新,比如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中文全称是“中央处理器”,为了频繁使用的需要,英语缩写为CPU,而汉语却始终没有通行的缩写。另外,WEB2.0, CD, VCD, DVD, EVD, 3D, 3G等词都没有相应的汉语缩写。所以,这些英文缩略词并非文字的入侵,非但没有损害我们的母语,反而是对现代汉语最为积极的补充,能够让中国人不被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所抛弃。
解决“汉语信息化短板”的正确路径是找到与英语缩略词相对应的中文缩写。近年来,由于出现了动态组字新技术,即任何汉字都可以由基本的百余个字根以二维编码的方式即时组合而成,汉字原有的创新力得以解放。但是,目前中文的新词汇仍然赶不上英语世界的资讯更新,其中的需求缺口只能依靠外来语补充。由于使用频率高,外来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新传统”,例如“时间”一词,谁能意识到它来源于日语呢?A股、T型台、XL号服装等拉丁化的汉语词语便利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于英文缩略词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不仅严重干扰国人的日常会话表达,而且会严重弱化中国人对新技术和新资讯的接受能力,削弱外贸、金融、IT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现在,新词汇、新资讯的数量急速增长,iPad, ECFA等词缺乏相应的汉语缩写。我们不必对此悲观,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来语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内容;只是西学的骨架,并不是西学的灵魂。骨架够大但营养不良,当代中国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窘境突围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不能屏蔽实用价值很大的英文缩略词,而在于锲而不舍地推进当代文化的重建,为中国文化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