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新闻热点

态度

作者:21ST
Aa
  • -   
  •    +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 ”的时代,译者不仅要有民族情怀,更要有世界视野,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同时,还要适应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再到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在国际文坛实现突破。跨文化交流,翻译是必由之路。近日,受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之邀,诸多国内著名文学翻译家与作家齐聚浙江杭州,在“文学翻译名家高峰论坛”上分享各自的文学翻译理念与感悟。中国著名作家毕飞宇感叹,一个作家的作品写得再好,也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创作,另一半需要翻译家、评论家来完成。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好作家遇上一个好翻译,几乎就是一场艳遇。对此,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表示赞同。他表示,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他曾多次与毕飞宇、苏童等进行商议,了解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选择合适的作品推荐到国外。

原本外语教材数量少,学生的选择也少,现在各类教材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如何选择这些教材,编写一套教材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使用,成为我们面临的最新挑战。

国际教材开发研究会议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落下帷幕,来自17个国家约130多位学者参会。该会议已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日本、爱尔兰、荷兰等国家成功举办30次。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表示,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开发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高中英语新课标中强调的四项核心素养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的教材要吸引学生,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不仅要培养英语能力,还要与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除了教材之外,学生还应该接触大量的课外语言材料,如报纸、刊物、电视等。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