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态度
外语教育不仅承载着发现世界的功能,还包括怎么用世界不同民族的人的原语言去描写世界,并且负责转述和阐释世界。
在同济大学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座谈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再次为大学英语专业“把脉”。本次讨论“火药味”浓厚,大学英语专业究竟应该培养“掌握工具的人”,还是培养“直通人心的人”成为论战的焦点。据了解,2016年,北外对部分国家重点部门进行了调研,收集用人单位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意见。这些单位均表示“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尚可,但一些国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明显缺乏。”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变革的新时代,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转型任重道远。
伊莎白教授亲历、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为新中国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以人类学者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
2018年12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新书发布会暨103寿辰在外研社举办。北外校长彭龙代表全体师生向伊莎白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作为人类学家,伊莎白撰写的《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等作品,忠实地观察与记录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向世界、特别是向西方介绍中国。2007年,北外授予伊莎白“终身荣誉教授”荣誉称号。2008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授予其“终身名誉博士学位”。2014年,伊莎白荣获中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2018年再获得“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称号。她常年任教于北外,将一生中最重要和美丽的时光奉献给了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