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茶坊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并不意味着在两声铃之间学生一味地听,老师一味地教的场景。偌大的一间教室、一片绿地,或仅仅一个货架都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课堂应是师生和所学教材的紧密结合,课堂中的活力体现在哪里?是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是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还是对知识无穷的渴望与探寻?笔者认为活力是需要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链接。
一、激活课堂
(一)活教材,教法活。
教师在课堂中紧扣教材,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和侧重点进行教学,避免“满堂灌”的方式,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用生动、带有启发性的提问,鼓励学生学会“以旧带新”,尝试运用各种意义相同而句式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活学法,气氛活。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课堂活力的充分体现。沉闷的听讲会让学生最终不知怎么学习,反之,学生从不同侧面选择一个自己乐于探索的知识点,分成小组讨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学会表达自己”将成为课堂气氛活跃的起点。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发言的习惯,“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你的小伙伴”,“展示你与众不同的一面”等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渐入佳境,最终成为最好的参与者、主导者与评价者。
二、课堂教学方法
外语主动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辨、自治、自理、自学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达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来自于兴趣,只有有了兴趣,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参与,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常教常新,想方设法使学生乐于上英语课,盼望上英语课。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环境和教具,开展情景教学。
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构成因素,并准备相应教具作为补充,创设一种情景,使教学对象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学生身处其境,有助于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选择教具时可以采用幻灯教学,自己制作幻灯片,选择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与课本内容相贴切的图形等。这既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直观的图形也能丰富他们的联想。
(二)注意整体推进,展开组与组之间的对抗赛。
全体组员均可参加,一方提问,一方回答,或小组之间竞争,教师担任裁判,答对一题记一分,优胜组给予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激发每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第九单元Technology时,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谜语比赛,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巩固了相应的科技知识。
(三)重视正面肯定学生,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多数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为强烈,思想也更加成熟。作为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一步步升华,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深入挖掘课堂提问
提问,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习状况的一个渠道。教师提问启发思考,带领学生温故而知新;学生提问自主学习,逐步养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问什么,怎么问”,已经成为开放性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成功互动的最好体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不断丰富课堂提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能体现巩固性、启发性、铺垫性、引导性的提问内容和提问形式。
“问什么”:从教学的环节来看,课前复习的提问应紧扣前一课的内容,先向全体学生提问,再向个别学生提些有变化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对新课的提问过渡要自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巩固提问方面,教师的提问既要概括所学知识的重点,又要加以拓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怎么问”:掌握了课堂提问的一般规律,在具体操作上也应做好严密安排,让课堂提问井然有序,快速而高效。a.向学生说明提问的目的。b.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多设计些学生易忽视或易误解的问题。c.针对不同的提问对象,设计难易相宜的问题,尽量使每一次提问都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宽思维。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得的信息大多源于教师课堂的传授。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提问也只能从模仿开始,通过师生互问互答,在达到熟练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此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拓宽思维,增强口头表达的流利程度。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真正做到“乐学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