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提高英语课堂效果
一、引言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发展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其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其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曾经流行过很多语言学流派的主张和教学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法,英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它进行基本交际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课堂教学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二、课堂教学艺术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外部语言交际环境。虽然在高中阶段,学校大都把英语作为必修课,但学生平时在校学习英语的时间和交际环境仍然较少,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时间内,能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如下课堂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1.采用启发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教学指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迪、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判断,去理解、运用和检验知识,掌握、提高技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一环。搞好课堂启发教学可采用提问解疑式,即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教师既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从简入繁,又要注意节奏的控制,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思考,集中精力,迅速对问题作出反应。在教学开始,教师可结合配套的录音材料,让学生初步熟悉文章内容,然后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回答,学生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线,对所学内容有大致了解。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人、因需而采取不同的启发方式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其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好、更轻松、更有兴致。
2.创设交际情境,激励学生讨论。即模拟"交际"场面,让学生进入角色,就所学内容表演交际对话。在以往应试教育下,教师教法单调,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的现象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教师在指导学生操练时,要尽量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多种活泼、富有情趣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变化迁移,把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讨论主要是围绕课文的热点、要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是口语方面的训练和思想方面的争鸣,更是知识方面的扩展。在讨论这一环节,英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挥者。教师上课时要力避"满堂灌",独占"舞台",一讲到底,而要适时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围绕讲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开展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会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信息沟通。在表演短剧、对话、复述课文等形式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要求他们围绕故事情节或人物事件发展等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对语言材料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简明、扼要、流畅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安排小组时,教师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之间合理组合,使他们在讨论中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巧设练习,巩固知识,增强记忆。练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的必要环节,是对所学要点的收拢。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起到帮手和裁判员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头和笔头练习。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便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可分为以下几种:复习性练习,能使学生复习旧知识,为讲授新知识分散难点;探索性练习,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结论或规律,从而培养其探索能力;巩固性练习,用有关题目去加深印象,使其牢固掌握知识;暴露性练习,针对学习时概念模糊等状况,选取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找出学生的知识缺陷,并及时予以纠正。练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机制,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文类型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其主体价值,还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规律,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美。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的真挚情感会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因而教师要将情感恰到好处地流露。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能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良好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