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性研究

作者:江苏镇江第一中学 赵艳春
Aa
  • -   
  •    +
[摘要]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语言选择,是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的具体语言行为,其目的是为了顺应语言者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对英语课堂实践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性

一、引言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问题,语言学家从社会学、心理学、句法学、语用学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Fraomkin (1998)认为语码转换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转引自王娟,2008)。 Scotton (1993)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McKay & Hornberger (1996)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的现象是语码转换。国内的语言学家也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探讨了语码转换的成因、功能、效果。

本文拟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语码转换,认为语码转换是双语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同时对课堂中的语码转化进行具体的研究,旨在讨论外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功能,揭示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码转化的顺应性

语码转换的解释涉及到语言、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因素。Verschueren在所著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1999)中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今的语用学。

Verschueren 认为语用学是语言现象的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观,一种功能性的综观,语用学渗透在语言使用的所有层次上,所以它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以往研究更广阔、解释力更强的新视角,能全面阐释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

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具体的选择手段和策略受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 使语言使用富有弹性; 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Verschueren, 1999) 。

根据Verschueren的“选择——顺应”论,语码转换是语言选择的结果,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的具体体现。

就顺应性而言,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要进行语码转换, 选择不同的语言,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化的顺应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交际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其中语码转换就是他们顺应特殊的语境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于国栋在分析Verschueren的语用学的顺应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语境因素,从而接近或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他认为语码转换的意向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 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 social conventions) 和心理动机( mental motivation)(于国栋,2004,1)。

(一)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所谓顺应语言现实,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动态地顺应语言事实而进行语言的选择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种语言之中,那么当这两种语言互相接触,就会出现语码转换或语言借用的现象(于国栋,2004)。

英汉分别属于两种不同文化体系,文化背景方面差异巨大,在相接触时,由于文化不同造成的 “语言空缺”现象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出现。为了顺应这种语言现实,教师常常利用母语中的语码来弥补英语表达力的不足, 减少用英语表达时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些中华民族特有的词汇,如“虚”“实”“寒”“热”等,由于文化差异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来表示,如果用简单的empty, rich, cold, hot等单词来对应,会让人感到云里雾里且形成严重的文化误导。

此类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空缺还有很多,如中国儒家哲学的“仁”;道家哲学的“道”“无为”;气功的“气”“阴”“阳”等( 李世琴,王宇,2004)。对于这种文化不同的“语言空缺”,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语码转换手段使各自的表达顺畅,并避免误解,顺利实现该语境的交际。

当然,英语作为一种和汉语差别很大的语言体系,有自己独立的语法体系和专业术语,假若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完全用英语来解释和表达专有名词、语法术语及语言难点,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使他们因听不懂而丧失学习机会或挫伤学习积极性。但借助语码转换,教师准确快捷地传达了教学信息,顺应其信息传达者的角色,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可理解性输入的质和量;并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加快了其对目的语的消化和吸收。

(二)语码转换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文化( 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的顺应;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意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与使用中的语言有区别。当需要明确或含糊地表达某个概念时,我们就会根据需要,从两种或多种语言中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黄成夫,2006 )。

任何语言的交际者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活生生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谈举止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顺应社会文化,适当地使用语码转换更容易和对方沟通,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

(三)语码转换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指在交际过程中顺应交际者心理动机,其内容广泛。心理因素从多方面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同样地,不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又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

通过语码转换,说话者可以趋吉避讳,制造幽默,营造课堂气氛。这是交际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主动积极的交际策略。教师可以利用语码转换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有时教师也会利用语码转换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例如:师:What’s the meaning of “make up” in the sentence “He was away for two weeks.When he came back, he asked his classmates to help him make up for the lessons he had missed .”?

生: 编造

师: No,再想一想。

生: 补上

师: Yes,very good,做的非常好。

在此例中,为了不使学生在接受到否定的反馈时失去信心,同时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教师都使用了语码转换。这些语码转换的使用,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动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四、结语

外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双语互换的过程, 教师的语码转换对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大家普遍提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 认为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第二语言课堂避免使用母语是不符合交际原则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在课堂上有计划地使用第一语言(Cook,2001)。因此教师将母语作为辅助语言,进行适当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一种常用的积极语用策略。

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这种策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因素的顺应,从而达到准确讲授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拉近师生距离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积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语码转换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在外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要目的语优先,以保证学生有最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母语的使用要适时、适量;要顺应学生的反映和意见,调整语码转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Myers- scotton, C.M.. Social Motivation for code- swit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 Sandra Lee McKay, Nancy H. Hornberger.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England];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nd NewYork: Amold, 1999.

[4] Cook, V. 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1, (3): 402-23

[5] 王娟. 浅谈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几个概念[J]. 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7.

[6] 于国栋. 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 当代语言学,2004,1.

[7] 李世琴,王宇.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理论分析[J]. 云梦学刊,2004,5.

[8] 黄成夫,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理论研究[J]. 学术论坛, 2006,12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