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任务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探析
【摘 要】 任务型教学”,即以“语言习得”为理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空间的一种适应新课标的新型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建立“学习的自主性”和“变化性的互动”机制介绍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策略,是笔者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 任务型、自主性、变化性互动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 英语课堂利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任务。那么,什么是任务呢?香港大学英语中心主任兼应用语言学教授David Nunan认为,任务是“A task is a piece of meaning-focused work involving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producing and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at tasks are analyzed or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goals, input date, activities, settings and roles”.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interaction)。 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任务呢?Nunan认为,教学的任务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任务目标(goals);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input);基于材料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所隐含的教师的作用(teacher role);任务所隐含的学习者的作用(learner role);任务所执行的环境(settings)。 任务型英语教学法是以“语言习得”为理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强调,语言学习是习得(acquisition),而非学习(learning),即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在这一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体验语言、顿悟语言的规律,表达自我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其最大的特点,任务形语言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和内容。Longman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学习的自主性”和“变化性的互动”。学习的自主性是相对于依赖性(dependence)而言的,它注重的是学生的自导学习(self-direction)。就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而言,自主性表现为学生为语言学习的一种高质量的投入(qualitive involvement),是学生对学习目标应有的意识,对作决定过程的参与以及对学习中应有责任的臆断。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症结正在于:过于强调知识教学,过于忽略运用能力教学。因此,以培养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任务型教学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改变课堂节奏,打破常规,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改革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结构,那么学生一定会有生动活泼的表现,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其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和谐的提高。由此,英语教学可以更趋于交际化,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 为了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展示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空间,教师在贯彻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Nunan提出的教学任务的六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 创设多层次、动态、真实的任务目标 Nunan认为,任务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创设多层次的任务目标,就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差异和环境差异,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确定不同任务目标的时间序列。如在学习英语课文时,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大致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流畅地用所学英语知识来交流思想;B层:学生基础知识尚可,要求按部就班地学好课文,能够回答关于课文的有关问题,基本掌握课文中的单词、词组;C层: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则只要求他们能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是非问题。 当然,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教师应尽可能依据学生自身的、学校的、周边的、社会的真实材料中的情景来设计任务。要使学生经历真实表达的过程;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受、处理和传递等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考虑学生能做什么,以及如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达到最终的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使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触、学习一些新的语言。任务完成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可供展示和交流的成果。 运用任务还应具有动态性,是经常变化、不断调整的。相反,千篇一律、长期雷同的任务,不可能是真实语境下真实语用目的的运用任务。 2. 丰富可理解的任务内容输入 输入(input)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电视作品、歌曲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动作等输入,多元化、多渠道地开发课堂内外资源,以丰富任务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热情。音乐欣赏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将其与英语教学巧妙接合,在轻松的话题中对学生进行任务的输入。如在高一新教材以Music为主题的单元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和欣赏世界音乐如摇滚(rock & roll)、爵士乐(jazz)、布鲁斯(blues)、希荷普(hip hop)、说唱音乐(rap)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浓厚兴趣。 3. 提供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任务执行环境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离不开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需要自由、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炯炯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这些无声的语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受温情,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欲。英语课堂上,教师在呈现材料、讲授知识、启发思维的过程中若采用生动形象的姿势和表情,也能创设一种学习语言的直观环境,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不感到乏味。 4. 重视互动性的任务完成形式 任务型英语教学通常采用小班制,或进行两人(pair work)或小组(group work)活动的形式。这为学生开展学习所需要的灵活多样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双人对话、演唱英文歌曲、朗诵、讲英语小故事、角色扮演、演讲、小组讨论、游戏、采访、辩论,甚至主持、拍卖、办英文报刊等等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营造出非常热烈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意识。 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规定,学生是交际者,是任务的沟通者,而教师则是扮演助学者(facilitator)、任务的组织者(organizer)、完成任务的监督者(monitor)和偶尔的“伙伴”(partner)。师生的共同任务是让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下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合作精神,并进行巡视观察,帮助弱者克服语言上的困难,提供信息,甚至参与活动,切忌只站在一旁监督学生的活动。 中、日、美在各自国家的学生中联合调查“我心目中的教师”,调查结果惊人地一致:“我心目中的教师”应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 理解学生;② 善于交谈;③ 公平民主;④大方幽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热爱理解全体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感到生活在爱的海洋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后,教师一句“Well done!”会给予学生无限的激励,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信心。 6. 给予恰如其分的任务评价 (1) 教师以帮助者的身份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的调控减少了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立体性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合作讨论等方式对任务完成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 (3) 差异性评价。一方面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针对每一项任务,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如何在任务型教学中实现“变化性互动” 变化性的互动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在英语课堂上的变化性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思维被唤醒被激发。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总是在同他人的交际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任务型英语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以培养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创造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个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而任务型英语教学涵盖了创新思维教学的特征: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供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把握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在任务型教学的操作中可采用以下三个策略实现“变化性互动”: 1.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积极营造创新能力的氛围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亦;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亦。”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久远的。美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真实的语言输入(如报刊、小说、电视作品、歌曲等)能让学生体会领悟语言的真谛,并在欣赏或演练中展示他们各自的感受,闪耀思维的火花;在“变化性的互动”活动中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展开活动,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激发训练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 树立新型的教育观,鼓励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活动可以被看作具有双重作用,它增加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宽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心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和发展了人本身。所以,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转换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双边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等来激发学生。 3. 贯彻任务型英语教学步骤,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任务型英语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长期使用的PPP教学步骤(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它突出表达和活动,提出了PTP步骤:① 前任务阶段(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② 任务环阶段(task 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③ 后任务阶段(post-task)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可见,在充满“变化性互动”的英语课堂上,从接受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报告任务到分析任务,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变化的活动中。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争论往往使学生闪现出富有独到见解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火花。任务的挑战性刺激着学生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刺激和激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得到训练、培养、加强和巩固并发展成为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只有更新思想观念,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中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学生必将是新时期学习的主人和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