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纵横
高考不宜取消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日前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栏目将于近期予以持续关注,并邀请英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教师就规划纲要中涉及的问题提出意见、展开讨论。《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高考改革,尤其是高考英语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本期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针对该话题发表见解。
建言人: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改革思路,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方式,部分科目可以尝试一年多考。由于英语的社会化考试较多,较为成熟,而且社会对英语高考的负面评价较多,所以,《规划纲要》关于考试改革探索的意见一经公开,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语高考如何改革?高考是否应该取消英语?
关于以上问题,虽然外语教育界尚未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但媒体众说纷纭、争议颇多。笔者在此针对一些流传较广的建议取消高考英语的观点发表个人看法。
有人反对高考设英语科目,其理由之一是,由于高考英语以及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影响,中国把英语提高到与母语相提并论的高度,甚至认为英语的地位超过了母语的地位,还有的人则认为由于花太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国民的母语水平受到了影响。其实,这些论断是没有依据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在一个国家里,外语与母语的地位不是由学校课程计划的课时数或考试要求来决定的。由于国家语言政策的规定以及母语使用的广泛性,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里,英语永远不会与母语一样重要。至于学习英语影响母语水平的说法,更是没有证据。有谁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证明学习英语影响了母语能力的发展?
有人说,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如今连幼儿园都开始进行英语教学了。其实,外语教育界并不主张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双语学习或英语学习。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幼儿园学习过英语的孩子在高考时表现出优越性。那么为什么幼儿园要搞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呢?这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作怪。事实上,大多数双语幼儿园或所谓的英语特色幼儿园都是打着英语的旗号招揽生源或增加财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也乐意为此掏腰包。所以,假如说幼儿园不该教英语的话,其“祸”源根本不在高考。
有人认为应该取消英语高考,因为中国的应试英语教育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英语的。的确,一味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肯定不能让学生学好英语,更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但是,这一问题不单是英语的问题。难道应试语文教育真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吗?应试数学教育能培养数学家吗?应试英语教育的根源在考试制度尚有不完善之处,在于英语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果考虑到应试英语教育的负面影响而取消英语高考的话,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取消高考语文、高考数学?解决高考应试教育的问题,还需要从高考本身找原因,从应试教育的主体找原因。《规划纲要》第三十六条指出,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果将来真能实现此目标,那么应试教育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因为即便是应试,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有人认为英语高考实际上是强迫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而学了英语却未必用得上英语,所以应该取消英语高考。的确,目前以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非每个学习英语的人都需要或可能在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英语,但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不需要学习英语的理由。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中小学为学生在英语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之后,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英语,从而掌握一门可以用于国际交流的语言。其次,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和外语能力)和音乐、数学逻辑等能力共同构成个体的多重智力,因此外语能够帮助学习者促进认知的全面发展。再者说,如果说学了英语而不使用是浪费的话,那么学习美术、音乐似乎也没有多大实际用处。其实,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是否有用”的标准来衡量中小学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有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是间接的或隐性的。比如,很多课程(包括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
有人说,英语确实值得学,但应该以自愿为原则,即愿意学习英语且有语言学习天赋的学生可以学习英语,而且国家应该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而对于那些不愿学习英语的人则不能强迫,更不能用高考作为杀手锏。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目前的中国,这种想法还不现实。由于中国的教育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的需要,高考在短时期内还不能取消。可以这样预测,如果高考不考查某个科目,那么大概没有人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个科目了。即便是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学生,也不会冒着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的危险来学习这个科目。即便他们自己愿意,家长恐怕也不会愿意。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功利主义思想目前几乎主宰着中学教学。
总之,笔者认为,在高考暂时不能取消的情况下,不宜取消高考英语科目。
耳听八方
许多人提出取消英语的理由,一方面是觉得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整体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英语教育比城市相对薄弱,因此统一英语考试对于农村学生可能有所不公。
英语是否该作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对此,我觉得核心还在于整个高考制度本身的调整。比如自主招生制度赋予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学校按照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招生,英语就有可能不作为一个考试的科目。但如果彻底取消高考英语的话,学生会觉得英语可学可不学,因此可能只将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上,这样整个民族的英语水平将会走下坡路。现在中国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融入到国际社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全民族的英语水平都下降,这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并不是简单地学这门语言,也不是只考虑将来能不能用得上,我们应该从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这一层面来看待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中国校媒网)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本人也赞成高考取消英语测试。但仅仅取消是不行的,关键是取消之后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改变考试的组织形式,是关键点之一。我们可以以“等级考试”过关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及掌握程度参加任何一个级别的考试,只要合格就下发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各“等级考试”每年分多次进行,取消“一考定终身”的不平等现象。需要设定一定的及格线,上线就及格以避免引起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当然,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此外,我认为必须有一条:学生如未获得相关的英语等级证书则将被取消高考资格。如果没有这条规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自觉性也会大大缩水。“高考至关重要”这一固有观念已经形成,短期内很难改变。高考对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这毋庸置疑,所以只有和高考挂钩才能更好地维持英语学习的局面。要想对高考英语有大规模的改革还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
山东某中学英语教师(新浪网)
我主张取消高考英语科目,具体理由如下:首先,考英语误导高校选拔人才。高考的根本目的是为不同层次的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但我国高考中的英语科目无助于高校选拔人才。可以设想,即使一个学生的英语高考得了满分,相对于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他也只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其英语成绩最多只与大学的英语学习有关系,而与大学其他科目的学习潜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创造性技能和实践性技能更无大关系。相对而言,语文、数学和其他科目已达到高三年级的水平,与大学的学习潜力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考试内容和方式得当,就能预测学生的创造性技能和实践性技能。
其次,高考英语导致教育成本高投入低产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从小学至高中1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上,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今后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很难用上英语。所以,投入学生学习英语的教育资源的收益是很微小的。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解飞厚(湖北招生考试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近期,社会各界也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期摘录部分言论供读者思考。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小学开始全面开设英语教育,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也有的地区是从一年级开始。除此之外,很多幼儿园也开设英语课。在高度重视英语教育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却被忽视。针对中国人‘英语过热’的现象,我建议在小学教育中,取消外语教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吉林市
侨联主席朱世增(中国新闻网)
“小学期间取消英语教育是矫枉过正的建议。科学研究证明,3到12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学外语就很困难。如今,双语制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许多实验学校的验证,成为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样板。事实上,学好语文与学好外语并不冲突。问题是,怎样做到将学好语文与学好外语二者有机结合——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评论员鲁开盛 (《江南时报》)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应成为万能指标,在任何领域,都以英语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偏颇的。即便从学术研究角度看,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也并非压倒一切。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英语不佳’,但却并没有妨碍他取得学术上的成功。这虽然只是个孤例,并不能证明英语不重要,但却足以证明‘英语崇拜’不可取。总而言之,应该理性看待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不妨让英语成为‘选修课’,至于考研和晋升,则应该以专业来决定是否要考英语,完全不必把英语水平当作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
——评论员徐德国(《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