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语言万象

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全其美的英译典范

作者:21ST
Aa
  • -   
  •    +
一些搞同声传译的朋友写信向我求教,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笔译方面的功力,并希望我来指导他们的中文阅读。这些朋友非常聪明,他们没有把文化传播简单地理解为翻译技巧。一般来讲,提高对外传播的质量往往需要大视野和大智慧。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红楼梦》的书名在其170多年的英文翻译历史中曾出现九种译法(见链接),但大多译为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红色阁楼之梦),以及A Dream of Red Mansions(红色宅院之梦)。九大英文译本中,唯独霍克斯将其定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笔者认为只有他翻译正确。众多译者都把“红楼”拆开,逐字翻译,掉进了误读的陷阱。其实,国内很多人对“红楼”也存在误解。“红楼”一词有三个子涵义:其一,泛指装饰奢华的楼房,如“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宋代史达祖《双双燕》),“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清代洪升《长生殿偷曲》);其二,指富贵人家女子的闺房,如“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宋代王庭 《点绛唇》);其三,意同“青楼”,即娼妓的住所,如“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清朝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红楼”并非“朱楼”,后者意指“华美的楼阁”,只和“红楼”的一个子涵义相符。“红楼”一词涵义丰富,表意很虚,因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切忌将其单一化理解,同时切忌作具体化说明。曹著采用“红楼”一词,涵盖了“红楼”的三个涵义,指荣宁二府(涵义一)、潇湘馆(涵义二)和娼馆(贾府败落之后,巧姐、史湘云、妙玉等一干女儿沦落风尘),符合全书万艳同悲、世事无常的悲剧幻灭的基调。所以,“红楼”绝不能分拆为“红色的楼”。Chamber和Mansion均从一个狭义的角度描述“红楼”,没能传达“红楼”的完整内涵,均属误读。这个错误影响了英语世界100多年,而我们中国学界对此不闻不问,狭隘封闭,情何以堪!直到1973年,《红楼梦》书名误读才得到真正的解决。霍克斯深知“红楼”涵义难以完整地翻译,于是他放弃了“红楼梦”这个名字,而选择曹著的本名“石头记”,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个犹如神助的更名避免了硬译“红楼”的困窘,更加贴合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又无损原著的完整,真可谓两全其美!《红楼梦》书名的翻译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对待翻译和传播,既不能轻视,更不要悲观。中西文化之间的确存在不可译的“硬骨头”,但这些“硬骨头”并不妨碍对外文化传播,霍克斯成功突破书名瓶颈就是积极的个案。对外传播,需要大视野,也需要大智慧。这不能只是翻译领域的课题,也不应是个人的事业,而应该成为一项国策,成为多学科参与的富有创造力的系统工程。

《红楼梦》

英文译名

译者

年代

Chinese Poetry

John Davis

1830

Dream of Red Chamber

Robert Tom

1846

Dream of Red Chamber

E.C.Bowra

1868

Dream of Red Chamber

Bencraft Joly

1892

Dream of Red Chamber

王良志

1927

Dream of Red Chamber

王际真

1929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Florence & Isabel Mchugh

1958

The story of the Stone

David Hawkes(霍克斯)

1973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戴乃迭 杨宪益

1978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