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高考是否取消英语”再引热议 专家:应正确认识英语学科的本质

本文作者: 21ST
前不久, 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语在中小学和大学课程中占的比例过于重,且中小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太多,因此提出了取消高考英语、将中小学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的建议。

该观点一提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众多学者及社会人士纷纷通过媒体各抒己见,支持者、反对者各执一词。英语教育界的圈内人到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报特邀请业内专家和一线英语教师分享他们的观点。

英文是对当今世界人文学科的融合

最近有人提出高考取消英语科目,理由有三:学生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人工智能将取代翻译。我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学生不会因取消英语而减负,即,学习英语的负担同样会落到其他学科上;相应地,家庭负担会依然如故。对此没什么好说的。关于人工智能取代翻译的说法,我倒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学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仅仅是为了翻译吗?非也。把外语等同于翻译是对外语的最浅层的理解,是纯粹的外语工具论。首先,学习外语是认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外语的训练而反过来深化对自己母语的认识,进而增进对自身文明和他族文明的理解。“不了解外语的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语言”(歌德语)。一个连自己的语言都没有深刻认识的人怎么去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世界呢?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多寡将决定人的视域的宽狭。“语言的限制就是对我的世界的限制”(维特根斯坦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一种语言决定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一门外语就等于掌握了除了母语之外的一种思维方式,就多一种看问题的方法,多一份智慧。它会让你不自觉地从比较的、多元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便在日常生活中。第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会一种语言就等于进入一种文化,而且是该文化的本质的东西,其精神,其灵魂。“掌握第二种语言,拥有第二个灵魂”(查理曼大帝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的来说,一门外语不仅仅是工具,还具有学科性。就英文而言,它是对当今世界人文学科的融

合,是对社会科学的跨越,是对自然科学的渗透。一个真正的外语人才须掌握人文学科的总体知识构架,熟悉其他学科之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进而将其转化为有用于自然和社会的智慧。

退一步说,即便人工智能取代了翻译,它也取代不了外语的人文性和心智性。我国的初中级外语教育所缺乏的是语言自觉的意识,所要抛弃的是为高考而学的功利性,所要确立的当是基于多语能力培养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学生和家庭的减负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是当下社会所需。世界和平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

清华大学外文系副主任 陈永国

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完成几次关键考试

教育部把英语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动机是什么?国家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上每年耗费1637.8亿元(不包括大学阶段)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双语教育可带来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吗?是为了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打开一个窗口吗?是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是为了用英语汲取国际先进科技文献和资讯吗?尽管外语界有很多的美好愿望,但对国家来说,恐怕最后一个才是真正的、最重要的目的。

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国家标准》共有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所有这些学科,没有一个学科(包括中医、中文、考古等)不需要与国际学术接轨。一个大学生或研究生如不学会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国际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就不可能及时了解本领域世界前沿发展和研究情况,也就不可能有效吸收和借鉴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自己的研究,这样也就谈不上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为了使大学生有这样一个英语水平,英语从小学开始开设,并且规定是必修课程就可以理解了。

但问题是,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对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后达到四级语言要求和专业学习所需要的语言要求相差甚远。一个大学生的词汇量至少要达到1万词才能读懂本专业的学术文章,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词汇要求大约为4500词。而且由于没有更高的要求,一旦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除少数有考研、留学需求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就停止了英语学习。显然,到了毕业,他们的英语水平只能非常勉强应对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交际。能够用英语胜任毕业后职场工作的寥寥无几,能够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文献、熟练用英语开展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多学生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学习英语,仅仅是完成了几次关键的考试,其英语水平还是无法满足专业学习需求,无法满足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对外语的需求,社会的批评就很自然。因此,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复旦大学教授、 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蔡基刚

对“英语学科退出高考”一说的思辨

许多人在学生时代为英语学习付出很多,但收效很低。这种现象至少反映了英语教学确实存在问题,课堂的教师一言堂、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耗时耗神的教学方式方法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剥夺了他们英语实践的机会,把一种鲜活的语言变成冷冰冰的符号。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削弱或甚至放弃英语。我们该做的是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而不是消极地削弱和取消。即将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已经明确把学习能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除了原先关注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外,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习毅力的培养。

许多人进入社会后确实用不上英语,但这也不足以说明英语该改为选修课、该退出高考。如果这一推断成立,那么该变成选修课、该退出高考的学科,恐怕不止英语一门。要纠正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想法,我们应该从学科的属性和本质去理解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各种各样科目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需要。一门学科有一门学科的特点,一门科学有一门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发展各种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施展才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还要培养文化品格、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在促进其他素养的形成。一个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也许用不上英语,但绝对用得上通过英语学科发展起来的多元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意识。当然这些素养也可以从其他学科和活动中获得,但我们不能否认英语学科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一种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思维,一种文化。

另外要强调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民的多语种能力与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英语教学还不够完善,不能因为某些个人的好恶,而削弱或甚至取消外语教学,最终影响国家的发展。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夏谷鸣

与其取消高考英语,不如变通评价方式

关于高考要不要取消英语科目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高考如果不考英语会出现什么后果?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部分学生会彻底放弃英语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会另择渠道继续学习。放弃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家长缺乏国际视野;但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家长一定会让孩子通过其他渠道继续学习英语,这样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从长远来看,这也会造成机会的不均等。

我们想不想看到这种两级分化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英语学习。英语不只是一门考试科目,它对于学生未来的求学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一种自己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自己的语言工具。

在我看来,与其提议取消高考英语,倒不如认真思考怎样更科学地去考英语。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所以一刀切的考试方式值得商榷。比如,对于高中毕业后不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其英语学习的目标定位在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即可。而对于有志于读大学、考研或出国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将英语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不仅要具备英语交际能力,还要具备英语写作和通过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英语到底应该考什么、怎么考,使考试真正符合这一学科教学的目的,从而让英语考试起到正面的反拨作用。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在考试上划分不同的级别,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这才是英语考试应该变通的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 周亚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