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的文化传承之责

本文作者: 王晓珊
夏谷鸣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我国基础教育在2001年开始新一轮课改,这次课改的时间比较长,到现在还在进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各学科均推出了相应的课程标准。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新项目,即研究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问题,这对我们的课程改革,或者说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刚刚颁布的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原先各个学科的课标都是基于学科本位的,比如英语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2014年启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时候,修订专家组就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路,力求突破学科本位,根据英语学科的属性特点进行设计,让英语学科为每个孩子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在此基础上,英语学科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就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通过英语教育这个平台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去肩负起“东学西渐”的责任。

相对于英语教育,我个人更喜欢英文教育这一提法。我们的语言教学从文字、文法、文本到文学、文化,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文明人。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将来站在国际舞台上时,不仅能跟外国人交往,还能具备一种话语能力。“东学西渐”这个任务将来一定是靠我们的下一代来完成,所以未来的语言教学应该从教学走向教育,从英语教学走向英语教育,或者英文教育。

与此同时,我们要培养下一代的国际化意识或者视野,而不是让他们走向两个极端——夜郎自大和崇洋媚外。我们希望他们不仅能够理性地传播中华文化,而且能够包容他国文化。

王本中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原先我们的英语教学是把英语学科作为一种工具学科,而现在的英语教育则是从文化、人文、育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教育。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培养孩子们达到“双语双母语”的程度,也就是说,他既能用中文思维,也能用英语思维,那他就是国际化人才。这至少需要达到三个层面。第一层,具备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第二层,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总要进入某一个专业,或者一大类专业领域,他要在专业领域里面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达到这个程度就比较难。第三层,即进入到文化的层面,就更难。那么,英语教育要达到这三个层次有没有可能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能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种环境,把英语教育定位在“双语双母语”的角度,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新时代,我们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国际化、信息化来推动,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现在我们已经不是面向三个现代化,而是已经走入现代化;我们不是面向世界,而是已经开始融入世界;我们不是面向未来,而是已经开始走进未来,甚至开始拥抱未来。我们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双语教育水平和国际教育水平至关重要。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培养一批国际化人才,他们能够进入国际组织参与世界规则的制定,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融入世界。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的英语教育现在进入了极为重要的时期。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现在从事外语教与学的人数大概有13亿,中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自己为外语教育大国。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是外语教育强国?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外语教育理论。在外语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理论、方法都来自国外。这不得不让我们汗颜,泱泱大国13亿人口在学外语,我们居然不能产生自己的理论,这是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在于语言铺路。我们常说,“你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说明话语之重要、语言之重要。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把我们的声音发出去,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现在世界上懂得汉语的人数不够多。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我们要牢牢掌握好英语这个有力工具来传播中国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传播得更好、更远。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外语教育工作,最近几年我对基础英语教育也进行了一定思考。我原先认为高校外语教育和基础外语教育分别是纵轴上的高、低两个点,高校外语教育在上、基础外语教育在下。现在我改变了原先错误的想法,我认为基础外语教育和高校外语教育分别是横轴上的前、后两个点,基础外语教育在前,高校外语教育在后。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外语教育,我们的高校外语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成效。

目前我国外语教师的总人数大约是150万,其中20万是高校外语教师,130万是基础英语教师。所以,仅从教师人数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基础外语教育就是整体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能形成一条龙体系,实现理念对接、教材对接、教学对接等等,我们的外语教育就能做得更好。只有整体外语教育水平提高了,中国的文化才能真正成功、有效地传递出去。

朱建民 北京市三十五中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一种视角。我们不仅要从中国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更要学会从世界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教育,特别是国际教育,面临着本土教育走向国际化、国际教育走向本土化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我们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一方面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另外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培养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将来能够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合作的人。

鲁迅先生的故居就坐落在三十五中的新校园中,我们将其建成了鲁迅书院。李大钊先生是三十五中的前身志成中学的创始人之一。鲁迅和李大钊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两人当时都在北京大学任职,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等都来过这里,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高地。如今,三十五中实际上承担着传承中国文化的职责。我校国际部的课程没有完全引进国外的课程,而是中外合璧,即以中国课程为主,同时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课程。我们特别强调在教育中渗透中国文化,为每个孩子打下中国情怀的烙印。所以,我认为,教育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办教育其实就是在办文化。

杨晓琛 英孚青少儿英语市场部副总裁

英孚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其打好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语法、词汇的基础。同时,我们认为,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还要了解英语国家,要学习对方的文化。因此,英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俱乐部,孩子们可以在外教的带领下了解西方文化,比如,学习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等。

另外,英孚的夏令营还会带领孩子们到国外开阔眼界。去年夏天,我们有一个针对10-15岁孩子的夏令营,他们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与在校学生一起同吃同住,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学习。其中有一个学习环节是发表英文演讲,孩子们需要讲述一部中外文学作品或电影对自己最大的启发,这就涉及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有个孩子原本想介绍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但是她发现那些美国老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少,更无法理解武侠精神,所以不得不介绍了一部自己喜欢的迪士尼电影,结果她的演讲很轻松地获得了听众的认同。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之路还很漫长。但是,英孚仍然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还有很多很好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学好英语的同时理解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然后有能力去传播中华文化。这是英孚教育要达到的更高目标,我们将坚持做下去。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